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過年是一場盛大的節日
更是一種記憶傳承和文化脈絡的延續
在每一個年輪更替的歡慶儀式中
都濃縮著傳統民俗文化的身影

在徽州,這種傳統文化的印記格外鮮明
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
是時代傳續下來的文化精粹
從中透出悠悠的徽文化遺韻
讓年味更濃厚
而在歙縣豐瑞里
“抬汪公”這一年俗在新年的歡樂中熱鬧開啟

徽州民俗“抬汪公”
每年正月十三和六月六,在歙縣豐瑞里都要舉辦“抬汪公”民俗活動,“抬汪公”是徽州民間一種重大祭祀活動,以紀念汪姓祖先,這一活動已從祭祀演變成為徽州傳統的民俗文化節日。

“汪公”即汪華,隋唐時期汪華保境安民,起兵統領了歙州、宣州、杭州、饒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吳國。李淵建唐之后,汪華主動稱臣,再一次使六州免于戰亂,江南六州百姓拜為“汪公大帝”。

徽州民風,也在汪華的推動下得到了空前的凈化和統一,為宋元之后的朱子理學風行,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千百年來,在徽州民間自然衍生出了豐富多彩的“抬汪公”祭祀民俗文化活動。歙縣豐瑞里就是徽州之域首先復活“汪王祭”、“抬汪公”的徽州古村。

“正月巡游祈?!保敲磕暾率?,豐瑞里村民們聚集到村東頭一座小山崗上的汪公廟,進行亮燭、進香,把五谷神、汪公大帝、汪公夫人像先后請進三頂紅幔大轎中。由幾十面彩旗前導,抬著“汪公”像浩浩蕩蕩地從汪公山往豐瑞村開始進發。汪公像所到之處,家家放炮迎接,祈求汪公保佑全家安康。

“六月六安苗看稻”,是每年農歷六月六,村民們將汪公像抬到各家各戶種莊稼的田地里巡游,俗稱“汪公看稻”,表達的是百姓祈請汪公福佑糧食豐收、五谷豐登、鄉村富裕的愿望。

“抬汪公”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是徽州文化中最為生動的活態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獨特而突出的徽州文化生態。
抬汪公



在徽州“汪王祭”、“抬汪公”民俗演繹過程中,體現著徽州先人愛國忠君的家國觀、向往和平安定的人生觀,透露出徽州先人對中華傳統文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崇仁向善”理念的堅守。人們延續的是“抬汪公”的形式,傳承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中華古文化的化石和見證。

一個徽州古村落的信仰與秩序,
在歙縣豐瑞里展現,
“抬汪公”獨特神秘的徽州風情,
值得您攜一家老小參與其中,
體驗傳統文化的別樣魅力。
(部分圖片來源于新華網)
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