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隨著春節臨近,在我縣一些鄉村,大大小小的養魚戶也開始陸續清塘圍網,進行節前的鮮魚捕撈,而“年年有魚”美好寓意,也讓人們重拾童年的那一份趣味。



元月12日,在深渡鎮定潭村的一處百余畝的水庫養魚場,十多位壯漢正拉著幾十幾米長的大圍網,喊著整齊劃一的號子,齊力拉網,不少鰱魚上躥下跳,一派熱鬧歡騰的景象。由于這里庫魚純生態養殖,所以,每年這里圍捕上來的新鮮鰱魚都成了四鄰八鄉和各地魚商的搶手貨。“不放飼料、自然放養的魚,養了兩年才三四斤,魚成長周期長,口感比較好。”養殖場承包人張雄華告訴記者。



隨著圍網聚攏,活蹦亂跳的鮮魚滿滿當當溢滿了漁網,圍觀的村民和魚商一片歡騰。現場熱鬧繁忙,張雄華也抑制不住豐收的喜悅。“一年起魚總數量在6萬斤到7萬斤左右,產值一般在20萬元左右。”張雄華說。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定潭村依托豐富水資源優勢,將荒廢的水淹田通過建壩改造成漁場,結合農村“三變”改革,探索出黨支部+養殖戶+村民的發展道路。“村里把魚塘承包給個人,年底老百姓分紅,收入按70%給老百姓分紅,還有30%作為村里的集體收入。”定潭村監委委員張學用告訴記者。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