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以來,我縣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新安江保護的政治自覺,持續開展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強力推進全域環境整治,嚴格落實各項保護制度,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努力將新安江兩岸打造成為生態風景線。

在源頭管控上,我縣出臺《開發區工業企業低效用地處置實施辦法》,有序實施開發區“低小亂污”企業“騰籠換鳥”;城西園區鼎元污水處理廠改造提升后正式投入使用。持續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建設、果茶菊有機肥替代化肥”三大行動,在王村、徽城、深渡等10個沿江鄉鎮累計建成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7000余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率達90%以上。農藥集中配送經營網點優化調整至130家,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得到持續有效推廣。
在綜合整治上,我縣加快城鄉污水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后,日處理能力已達6萬噸。通過一體化實施城區雨污分流工程,城區17條街道、104公里的管網檢測疏通已經完成。8 個污水管網建設項目敷設管網 3550米。原徽州大道32個夜市攤點集體搬遷至城區體育中心美食廣場,污水全部接入市政管網,油煙進行專業處理。在制定16個鄉鎮88家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關閉計劃的同時,對全縣97個中小型畜禽養殖場、規模戶進行標準化改造升級,糞污集中運輸處理每年超過5萬噸。全縣選聘保潔人員1205名,流域28個鄉鎮垃圾基本實現日產日清,新安江干流清潔打撈實現常態化,支流清潔整治定期化。新安江干流、重要支流4539戶改廁任務,目前已完成3000多戶。

在長效管理上,我縣出臺《歙縣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在大洲源、定邦河、小洲源、街源河等4條重要支流11個鄉鎮交界斷面設置監測點,探索建立水質監測結果與年度綜合考核掛鉤機制,以支流環境提升保障全流域水質好轉。全縣選優配齊373名縣、鄉(鎮)、村三級河長,牽頭組織對侵占河道、水面保潔、非法捕撈等涉及生態環境、水域岸線保護等突出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全面禁止河道采砂,對全縣54家砂石加工經營企業開展專項整治,現已關停并拆除42家。同時,我縣強化林業資源管護力量,實現531名林長、379名專職護林員全覆蓋。持續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今年以來,完成春季造林2210畝、森林撫育8.5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64%。在我縣,“生態美”超市已經實現全覆蓋。通過“法潤新安百村行”普法宣傳、“守護大自然?保護母親河”等環保志愿活動,全社會參與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的氛圍已經越來越濃厚。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