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西遞中秋月色。 汪 澄攝
安徽西遞 月樓相依 燈影浮動 本報記者 游 儀
“中秋時節,皓月當空,夜涼如水。攜二三好友村中漫步,游湖賞月,實為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今年是汪澄在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村賞中秋月的第七個年頭,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談起古村賞月來,他興致勃勃。
“西遞有個絕佳的賞月地點,就是村口明經湖畔、梧賡橋旁。坐在湖邊石凳上,望著月亮從山中升起,水中倒影清晰可見,明月成雙。吹著習習涼風,真是心曠神怡。牌樓與圓月相依,那是徽州古村明月難得的美景。”汪澄告訴記者,秋天天空明朗,是極好的古村游玩季節。
行走西遞古巷,不經意地抬頭,盈盈明月恰在粉墻青瓦間,為古村深幽的夜色增添了一絲朦朧與靈氣。
每逢中秋,或在天井,或在閣樓,西遞人總會擺上一桌月餅,佐以一壺桂花釀。一家老少賞月談天,品酒吃餅,滿口醇香。臉盤大小的月餅,灑滿厚厚一層芝麻,白色打底,黑色寫字,一個“月”字躍然餅上,被黟縣人稱為“生月”。全家分食,和和美美。
中秋的西遞,為了讓游客感受到節日氛圍,各個民宿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徽娘民宿就是其中之一。明月當空,燈影浮動,民宿樓頂露臺擺上了徽式月餅和桂花釀。旅客們聞著花香,品著佳釀,有的低聲細語談天說地,有的以月為題吟詩作對,在古村賞新月,分外難忘。
吃完月餅若想消消食,也可往走馬樓方向漫步。登上小樓,置身凌云閣中,青山熠熠生輝,湖水銀光粼粼,給人一種手可摘星辰的錯覺。
以往的西遞,入夜后只有零星燈籠,古樸安靜。今年中秋,西遞村別出心裁,打造了一場燈光秀,讓游客能看到與白天不一樣的美景。從村口牌樓以光影互動重現徽州匠藝,到敬愛堂前用水墨投影講述西遞傳說,讓人稱贊。
順著光向前,忽見前方人頭攢動,一枝精致銀花和一個舟形麻布擺件映入眼簾。麻布擺件上,時而朵朵桃花飛舞,忽而柳絮迎風飄搖。此時一位游客上前,對著銀花輕輕一吹,只見桃花被吹散,柳絮飛漫天。原來這是西遞會源橋的互動裝置,只要游客對著銀花呼氣,麻布上的畫面就會隨之發生變化,引得大家躍躍欲試。
“今年中秋,西遞還組織了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演,目的是讓游客了解徽州文化,也讓西遞的夜晚更加熱鬧多元。”黟縣徽黃旅游集團盛支君介紹。
這個中秋,來西遞,吃“生月”,品桂花酒,看一場月與燈的秀。
■順道游
梧賡夜月:梧賡橋,西遞村村口的一座橋,正對著胡文光刺史牌樓。坐在橋旁石凳,抬頭可賞月,低頭可觀水。
天井賞月:天井是宅院中兩房之間或房與墻之間圍成的露天空地。中秋時,西遞人家常在天井處擺桌圍坐。
觀景臺:觀景臺是西遞的制高點,登上遠眺,月光籠罩整個古村落,別有一番意境。
走馬樓:走馬樓為上下兩層,粉墻墨瓦,飛檐翹角,寬可走馬。在樓上憑欄遠眺,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晴朗夜空下,登上走馬樓,稍一抬頭,仿佛圓月就在頭頂上空。
中秋假日期間,百匠堂中既有古彩戲法、獨臺戲、川劇變臉、許村大刀、編鐘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還有部分國外非遺項目展示,給游客帶來新奇體驗。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