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在歙縣桂林國有林場箬嶺管護站境內,全國十大古道之一的箬嶺古道旁,海拔980米處有一株古柳樹歷經百年風霜依然枝繁葉茂。
這株古柳學名為旱柳,屬楊柳科柳屬植物,生性耐寒,根系發達,抗風能力強,濕地、旱地皆能生長。該柳樹為一樹三干型,經林場工作人員測量,最粗的一根主干胸徑32cm,最小的主干胸徑也有16cm,根徑達60cm。
百年來,古柳樹聽林濤,觀雪景,賞山花,和鳥鳴,沐浴世間最純凈的陽光雨露,得盡了天地日月精華,自然修成了一副好心性,便是百年間所有的風雨雷電對它也絲毫未損。人們只要看到這棵古柳,就會產生一種敬畏,盡管都百歲了,但依然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盤膝坐在古柳樹下,調整呼吸,悠然吐納,頃覺胸中清氣充沛,俗念全無。耳聽林濤鳥語,目觀綠樹叢林,更覺天高地闊。

傳說古時,一個要飯的來海拔近千米的茶坦乞討,每家給了他一大碗的米飯,夾了些蔬菜給他,并說因為家窮,買不起魚肉,請不要見怪。討飯的邊吃邊說:“有飯吃已是難得,何敢言魚”。說著就離開了,也不言謝。一會兒,又匆匆趕回,說村邊水坑里盡是柳葉魚,為何不捕捉?村人不信,跑去一看,果見一種似柳葉的小魚在水中游擺。從此茶坦吃到當地獨有的魚。原來這討飯的是個半仙三十六牙,見茶坦人心好,在這株古柳上扯了一把柳葉投入水中,就變成了魚。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