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核心提示:“小時候,黃山在我的課本上;長大后,黃山在我的憧憬里;而現在,黃山在我的旅途中。”

我市旅游、文化、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具有發展研學旅游的獨特優勢。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研學旅游市場培育、產品打造和規范管理,充分挖掘以青少年學生為中心的游客群體,健全配套服務設施,為研學旅行提供便利,成為首批10個“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
研學旅行有點“熱”
吃綠色農家菜,住美麗農家小院,參與農事體驗……眼下,在黃山區烏石鎮長蘆村,“烏石印象之假期研學季”活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黃山區整個暑期檔已確定研學組團30批次,1500余人次。研學旅行有多火?單就黃山區來看,這兩年,該區研學旅行市場逐步壯大,2018年接待研學旅行及夏(冬)令營18.5萬人次。今年截至目前,旅游部門統計的研學旅行接待約為10萬人次。
作為國內唯一全面體現徽州文化主題的博物館,今年4月以來,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接待市內外的研學游團隊日漸增多,來自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合肥市桂花園學校等幾十所學校的師生相繼來到這里感受徽州的歷史過往及文化精髓。據了解,3月底以來,該館日參觀人次均超過2200,其中各類學校研學旅行人次顯著增多,負責人表示:“參觀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已逐漸成為研學學生們了解徽州文化的新選擇。”
據統計,2018年,我市共接待研學旅行團約4500個159.1萬人次,同比增長19.4%。2019年第一季度接待研學旅行81萬人次,同比增幅達106%。研學旅行已經成為我市旅游市場生機勃勃的新業態。
研學主題種類多
制作、描金、研磨……7月16日,歙縣老胡開文墨廠迎來一批北京的研學師生。走近歷史文化,現場實驗操作,研學已成為越來越多學生了解徽州文化的新方式。近年來,我市不斷整合全市旅游文化生態資源,編制黃山市研學手冊和地圖,推出“跟著課本游黃山”“勵志黃山 博學徽州”“知行合一 研學徽州”等產品線路,初步形成徽文化研學游、生態自然和地質探秘研學游、徽州非遺和鄉村體驗研學游、徽州教育思想實踐研學游4大核心產品。
以歙縣為例,作為徽文化的發祥地,該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設計研發了徽墨描金體驗、徽州剪紙、徽州民歌教唱、徽州珠心算等系列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體驗。再如休寧縣推出的“探索松蘿茶文化之旅”研學主題,將國學文化與茶文化巧妙融合,展現出徽州厚重的文化內涵,今年以來已接待研學游客1萬余人次。
“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采過茶,也沒有插過秧,這次全都體驗啦!”2018年7月,記者在休寧縣商山鎮黃村采訪時,正在參與鄉村研學的小學生家恩興奮地向記者敘述了這幾天的難得經歷。插秧、抓魚、洗衣服、上街賣菜……這是黃村針對鄉村研學主題推出的“變形記”活動,旨在讓孩子們通過鄉間勞動感悟大自然之美,體驗別樣文化。“變形記”在獲得師生、家長的肯定后,黃村又推出了“農耕體驗課堂”,將提供更為細致和有針對性的鄉村體驗,預計2019年暑假將接待1000多人。
據了解,我市出臺《黃山市研學旅游示范點評定基本條件》,培育徽文化傳承類、紀念館類、工業研學類、自然遺產地類、紅色旅游類、博物館類、鄉村研學類、傳統工藝研學類、徽菜傳承類9大類20個研學旅游點。
研學管理漸規范
2019年1月,黃山市研學旅行協會成立,在秘書長李月明看來,研學旅行的三大支撐是安全、規范、質量。他說:“研學旅行以安全為基礎,以育人為根本。安全是研學旅行質量的基礎,規范是研學旅行質量的保證,而研學旅行質量決定旅行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這三個方面,才能讓研學旅行得到更好的發展。”
今年5月30日至6月10日,我市按照“安全、規范、質量”要求,開展研學旅行規范管理專題調研。調研發現,黃山依靠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研學旅行,已經成為研學中國的先行者和排頭兵,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安全管理、服務規范、課程質量等方面的問題。對此,我市著手起草《黃山市研學旅行規范管理指導意見》,在安全管理、規范服務、提升質量等方面給出具體規范條例,旨在通過制定可行實用的防范措施,實現研學旅行管理可防可控的目標,促進我市研學旅行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了加強研學旅行規范管理,打造研學黃山品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市將對研學旅行市場進一步強化監管,完善常態化工作機制。“下一步,我們要把團隊預約、安全管理、服務規范、行程環節等工作做得細之又細,對研學旅行行前、行中、行后全過程監管,切實發揮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我市研學旅行安全有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這個暑期,來黃山走一走、看一看,或領略古圣先賢的傳世智慧,或感受晴耕雨讀的濃厚氛圍,或體驗百年徽州的糕餅文化,或踐行紅色徽州的愛國精神,或探尋徽墨歙硯的發展傳承,或品味徽州園林的意境之美,寓學于學,寓學于樂,這不正是研學旅行的要義所在么?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