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為響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推動長三角生態文明一體化發展,今年暑期,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長三角“美麗中國”一體化實踐團的學生們來到安徽省黃山市,實地走訪新安江流域,采訪基層政府部門,深入農戶,以街頭采訪、宣講等方式宣傳生態環保與垃圾分類知識。
“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是生態文明的有力支撐”
實踐團通過微信、電話方式與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取得聯系,由陳歆科長在會議室為同學們介紹過去、現在及將來新安江生態流域治理措施。在交談中同學們獲知在黃山市境內實行了‘五大類工作’即從工業、農業、城鄉排放、生態修復以及河道五個方面對新安江流域進行保護。
陳科長提到新安江流域是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實踐地。黃山市堅持高位推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并且已取得了重大創新成果,形成了以生態補償為核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推動長三角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
實踐團從中感悟到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落實并響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看到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同步增長的。
“體驗生態美超市,變被動保護為主動參與,變利益驅動為自覺行為”
在采訪過程中,實踐團得知“生態美超市”是新安江流域源頭治理的創新性舉措與創造性發展。同學們搭乘汽車來到潛口鎮潛口村,這是推行“生態美超市”的優秀推行村之一。生態美超市外面擺放了分類垃圾桶,內部貨架柜上陳列著醬油、香皂、食鹽、牙刷等生活用品,一面墻上懸掛著管理制度和兌換制度,另一面墻上則公示著“生態美之星”。
同學們拿著手上的塑料瓶,對照兌換制度,得知1紙杯煙頭可以兌換1個積分,10個礦泉水瓶可以兌換一包黃酒或一支牙刷,15節舊電池兌換一包鹽……每一位村民都有一本自己的積分卡,積分可即時換物、可零存整取、可轉贈他人。參觀村莊時,實踐團在環保經辦人的帶領下拜訪了低保戶“生態美之星”——王時彤。她每天出去干農活時都會自覺撿起路邊的垃圾,若是塑料瓶、塑料袋、煙蒂等便會集結在一起,周一兌換積分或生活用品時由生態美超市統一回收。生態美超市不僅給他們家提供了一定的生活支持,同時鼓勵村民自覺撿起身邊的垃圾,學會簡單的垃圾分類,打造優美的居住環境。
“生態文明不僅需要理論的指引,還需要實踐和創新的支撐”
通過調研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走訪調查生態美超市的運作與管理以及街頭采訪黃山市民等活動,實踐團增強了自身對長三角生態文明一體化國家戰略的理解,同時也向廣大群眾宣傳了推動長三角生態文明一體化發展、構建幸福和諧美麗中國的理念,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個人環保意識,也能從多方面推動生態文明的發展、促進“美麗中國”的建成。
正如采訪過程中遇到的一位年過六十、兩鬢斑白的老人所言:“國家需要年輕人來努力,未來是你們的,你們要學會用自己的知識來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同學們相信不論是安吉的“兩山”理論還是上海的垃圾分類,亦或是新安江流域的生態治理,都將推動長三角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的發展。(葉好焰、何濤)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