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年來,在“生態+”的旅游扶貧背景下,黃山市作為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的旅游城市,于科學綠色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近日,由安徽大學八名本科學生組成的“望遠思源”暑實團隊奔赴黃山市開展以“鄉村旅游扶貧視角下科學綠色發展模式”為實踐主題的調研活動。
山遙路遠之,實踐者無畏
7月3日晚,“望遠思源”暑期實踐團隊由合肥南站整裝出發,抵達本次實踐大本營黃山市歙縣。4日上午,團隊成員從歙縣車站乘坐大巴出發,途經屯溪、太平,輾轉近百公里來到本次調研的第一個地點——新豐鄉。
微風瑟瑟細雨微瀾,初次實驗經驗不足的實踐者們來到這山遙路遠的調研地點,依次走進新豐鄉豐溪村、新豐村、盛洪村。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青澀卻出色地完成了與政府工作人員交談、采訪任務,實地考察了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并在調研后對該村的科學發展模式展開了交流探討。
據悉,安徽大學“望遠思源”團隊八名本科學生歷經兩個月的前期準備策劃了此次暑期實踐活動,包括數十次策劃書修改,對接聯系調研地點,工作分配與行程規劃等。第一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團隊成員張文俊說道:“因為是第一次做暑實,所以準備過程中充實而緊張,也對暑實的過程充滿期待,我也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給這次暑實活動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青山綠水相依,改革建設并行
新豐鄉存在于這片土地,如山水中墜入的璀凈明珠。
團隊成員走在新豐鄉的路上,空氣清新,環境干凈明朗。通過對當地居民的走訪,詢問后發現當地居民重視美麗庭院建設,村民會自行裝飾打造美麗庭院;在水塘田畝地區會種植觀賞性荷花,保護環境的同時又增加了觀賞性;鄉村內不允許隨意選址辦工廠,有專門的工業園區安置,降低了空氣污染程度;改造垃圾場為戶外健身鍛煉場所,對村里街道進行整治,明確標明了整治前后的變化,彰顯了對綠色發展改革的強大決心。
同時,團隊成員通過與政府工作人員的溝通了解到當地正在進行的PPP項目。政府通過購買的形式,將村內垃圾處理直接外包給公司,公司雇傭保潔員保證整個鄉村的綠色整潔。當地已經建設完成了環太平湖保護項目——污水處理廠,居民房屋排水管道設有“雨水”、“黑水”、“灰水”的分類管,對于管控水污染有積極重大作用。為帶來更好的生態自然體驗,政府針對一系列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積極改水改廁,進行垃圾分類整治等。
一村一品一產業,特色經濟促發展
團隊隊員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新豐鄉在打造鄉村特色旅游的過程中,結合了當地產業特色和區塊優勢,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如豐溪村的蠶桑產業。經走訪得知,該村在村內設立有蠶桑文化展示園,每年會定期舉辦蠶桑文化節,通過微信公眾號、自媒體、《黃山日報》等報紙媒體擴大宣傳范圍,提高知名度。全村現種植有300-350畝的桑蠶園,其中蠶籽由政府免費發放給村民,鎮上建有對應的絲綢廠滿足后期加工使用。對于盛洪村,荷花節和玉米迷宮也是他們企業轉型發展特色產業的發展方向。
除此外,新豐鄉還存在生態游樂園、生態自駕游、自營農家樂等,為當地帶來了多樣化的生態旅游發展。當地打造有極具特色的荷花園、文化墻、石橋、革命文化紀念景點等。新豐鄉以“三權三變”為抓手,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資金,賦予農民更多的權利,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

安徽大學“望遠思源”暑期實踐團隊通過對鄉村旅游扶貧地區的調查與研究,再深入,再創新,因地制宜地分析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模式與綠色發展的優勢方向,走出一條資源開發與脫貧致富相互融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負責人江詩恬說道:“盡管實踐過程坎坷曲折,但團隊的收獲與付出是有價值意義的。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研,總結探索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科學綠色發展模式。”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