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經 做活“林”文章
黃山新聞網10月17日訊(錢新勝 )10月中旬,來自全國各地的徒步愛好者聚集在地處祁門縣箬坑鄉的“黃山168”國際戶外運動探險基地大本營,參加“徽煌之路·逐夢江淮”安徽省全民健身徒步大會祁門站的比賽活動。賽事期間,近千名參賽者徜徉在青山綠水襯映的賽道中,在體驗全民徒步健身樂趣的同時,更感受著紅茶之鄉濃郁的生態氣息。
箬坑鄉森林覆蓋率位列全縣鄉鎮前列,境內良好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這個鄉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鄉每個村都擁有 “百佳攝影點”資源和成熟的旅游景點,從事和參與民宿、農家樂等農事旅游活動的農戶占了五分之一以上。涌現出紅旗村馮家頂精品民宿群、石舜村降上菜花“百佳攝影點”、箬坑村低嶺農家樂等叫得響的鄉村旅游品牌,特別是成功舉辦了三屆油菜花攝影節和黃山168徒步越野挑戰賽、黃山露營跑等文化、體育賽事,集聚了旅游人氣也吸引了省內外媒體關注的目光,全鄉生態旅游發展蒸蒸日上,廣大村民正在樂享森林生態回報的殷實紅利。
近年來,祁門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中,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祁門建設,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全縣林業和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后榮獲“中國紅茶之鄉”“國家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百佳縣”“安徽省級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緊抓綠色發展不動搖,生態保護取得新成效。祁門縣推深做實“林長制”,圍繞“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持續擴大新增造林面積,目前鄉村苗圃建設突破8000畝,創建省級森林城鎮6個、省級森林村莊73個;嚴格落實“河長制”,扎實推進新安江率水河段流域綜合治理、閶江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工作,全縣飲用水源地、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開展大氣污染專項整治行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連續5年成功入選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著力打贏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復,固體污染物防治水平不斷提升;堅決抓好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信訪件全部整改完成。
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林業經濟實現新跨越。祁門縣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全省林業大縣林業現代化建設的動力源泉,強力推進林長制改革,全力抓好林業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著力織好“三張”綠網。首先織好“護綠”網:全縣設立各級林長崗位447個,全面嚴守124萬畝生態林紅線,110.7萬畝公益林得到全面保護,80萬畝天然林實現全面停伐,305.5萬畝森林全面實行“四圖兩網”管理;全縣現有“一林一長”447人,“一林一策”142份,“一林一技”116人,“一林一警”43人,“一林一員”376人。同時織好“增綠”網:大力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累計完成人工造林90多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73.9%提高到現在的88.64%,活立木蓄積量增加到現在的1175.2萬立方米,有林地面積增加到現在的273.8萬畝;目前建設美麗庭院227個,鄉村苗圃2827畝,建成岸綠工程75公里,森林撫育21.8萬畝。同步織好“用綠”網:重點發展竹基纖維復合材料、生物質顆粒碳等新興林產工藝;建成白芨、黃精等林下中藥材基地3萬多畝,油茶面積6.15萬畝;新增林權轉讓9409.7畝,現有林產工業企業148家,其中國家和省、市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林業專業合作社172個,家庭林場23家;林業年產值79.26億元,農民人均來自林業及其相關產業的收入達640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42%;全縣擁有國家和省級生態自然保護區各一個,森林旅游景區、景點10多個,全縣森林生態旅游年接待量已近300萬人次,旅游經濟年總收入突破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