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新聞網訊(劉文化 胡 瑋)“脫貧不忘扶貧恩,熱心幫教惠鄉鄰。”說起養雞專業戶洪毅忠靠黨的精準脫貧政策實現脫貧后,一直堅持利用自己山地雞養殖經驗技術,熱心反哺當地群眾,帶領鄉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事,無不受人稱贊。小雪過后,筆者走進祁門縣祁門特產網祁山鎮凝秀村生態養殖基地,養雞專業戶洪毅忠正在給雞舍消毒除菌、添加保溫材料設施,為下一批山地雞飼養做準備。“這批雞剛賣完,過兩天訂購的6500只雞苗就要出殼運回雞場,趕到明年開春后投放市場。”
洪毅忠因長期慢性病和子女就學致貧。在扶貧政策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支持下,他結合養雞技術,利用當地閑置的深山野嶺、荒蕪溝壑辦起了山地養雞場。由于雞是天然放養,生長周期長,且多以食用蟲、草和補充的玉米為主,肉質細嫩、鮮香味美,廣受好評。2016年底洪毅忠實現脫貧,2018年10月,他養殖的雞被廣東深圳一家餐飲業相中,包銷了他的全部產品且供不應求。之后他利用5萬元無息貸款在5處荒坡上蓋了5個雞舍,自此洪毅忠走上了“階梯式”規模化養殖道路。
從貧困戶到養雞專業戶再到現如今的山地雞養殖帶頭人,洪毅忠不僅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走上致富路,還把傳經驗、送技術、指導和幫助有意向的群眾從事山地雞養殖,作為感恩扶貧政策的具體行動,帶領大家走上共同富裕道路。鄰村陳國華,經濟來源單一,也曾因子女就學陷入貧困。洪毅忠現身說法,請他到自己養雞場務工見習,并從山場選擇、設備選購到搭建雞舍、完善配套等環節全程跟蹤把關,傳授養雞經驗,及時幫助他解決雞病預防和養殖技術難題。陳國華當年實現脫貧,養殖量也由原來兩個梯次6000只增長到現在的三個梯次10000多只。“感謝熱心的洪師傅教我養雞技術,我現在越養越有信心,越干越有勁頭了。”
去年底,胥嶺宋坑山地養雞場因供給地區受疫情管控影響,銷售鏈斷裂,數千只待售山地雞出現滯銷,正當場主林新結一籌莫展之際,洪毅忠為他找到買家,幫助他解決了燃眉之急。查灣養殖山地雞的資源環境得天獨厚,村民楊四清因缺乏養殖技術遲遲不敢著手,洪毅忠現場幫教,讓他吃上了“定心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年養殖量達30000只。
“我今年養了六個梯次,每梯次4000、5000、6000(只)的都有,今年已賣了20000多(只),都是賣到深圳那邊連鎖店里,專供的。”現如今,洪毅忠已經成了祁門縣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今年除自己養殖30000多只山地雞外,還幫助周邊7個山地雞養殖戶解決雞苗訂購和養殖過程中的突發難題,聯系銷售近30000只。“有人想養雞的話,也可以過來學,我教他!賣(銷售),我都可以幫忙。”洪毅忠表示要用山地雞養殖技術惠及更多鄉鄰,共同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