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 潘彬)“讓一讓“”滴滴!好堵啊……”古溪鄉古溪村毛坦組依路而建,歷古路沿村而過,每逢茶季時節,急促的鳴笛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雖然熱鬧,但也嘈雜,加上馬路邊還有部分雜物堆積,茶農電瓶車亂停放問題突出,存在安全隱患。
“民生事情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今年來,該鄉深抓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把學教成果轉化為為民辦實事源動力。針對于此,鄉村兩級結合實際,化“堵”為“疏”,提升服務溫度,開出整治良方,化解群眾“煩心事”,消除“馬路市場”安全隱患。
齊上陣、清理堆放雜物。該鄉鄉村兩級聯動,黨員、村兩委干部、網格員放棄休息時間,用鋤頭等工具對公路兩邊的雜草、雜物進行清理,搬運,做到不留死角;部分村民也自發加入其中,經過一上午的共同努力,頑疾被清理,馬路兩邊環境更加整潔。
廣宣傳、安全深入人心。通過發放茶季交通安全宣傳資料,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識,網格員深入田間地頭,耐心向茶農、茶販講解相關交通安全知識,提醒群眾不要在公共區域亂堆亂放,不少群眾主動將雜物搬回家中,為清理整治工作奠定的堅實基礎。
促長效、建立巡查機制。該鄉及時成立茶季安全巡查工作小組,每天下午兩點至五點,對部分重點路段進行巡查,提醒茶農有序停放車輛,維護好道路交通秩序,避免人員聚集,引導群眾主動配合,形成長效管理強大合力,道路寬了,群眾的心也“寬”了。
“以前從這段路經過,總會堵個幾分鐘,馬路邊人車混雜,也不安全,現在好了,收茶葉安心多了”。茶商廖發利高興地說到。
近年來,該鄉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著力解決好“民生難點”,用鄉村兩級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滿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