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 (文/圖 劉文化 胡瑋)“像這種規模,我們家一個月要做兩到三次,多時一個月銷售近千罐,收入上萬元。”近日,在祁門縣閃里鎮閃里村金家組張莉玲家中,一家人正有條不紊的把發酵好的豆腐乳蘸上調伴好的辣椒粉裝入罐中,打包外運。“待兩天豆腐乳入味后就可以食用了。”


豆腐乳是祁門人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餐桌上必備的調味品。每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是制作豆腐乳的黃金季節。從浸泡黃豆、磨漿榨汁、煮熟點鹵到切塊晾曬、恒溫發酵、蘸伴辣粉……選材精細、工藝考究;把豆腐切成方寸小塊均勻放在竹篩鋪置的稻草上,在環境10度左右發酵15天左右,待豆腐乳汁散發出植物醇香、透出淺黃色和白絨絨乳毛,再分別蘸伴辣粉,自然融合入味。

張莉玲在縣城做飲食生意多年,每每從老家帶回的豆腐乳都是同學朋友、就餐客戶必點小菜。久而久之,小小豆腐乳成了她經營“小祁紅”餐館的特色美味,吃的、帶的、買的人群越來越多,需求量越來越大,更成了在外經商務工祁門人“兒時記憶”。

聞到的是鄉氣,吃到的是鄉味,品味到的是濃濃鄉愁。目前,張莉玲已動員有著多年制作豆腐乳經驗的公公陳水平、婆婆朱淑芬在老家擴大生產規模,精細制作流程,統一裝罐,統一掃碼訂購,把豆腐乳這一氤氳在罐子里的“鄉愁”通過“線上線下”、郵寄快遞等形式發往全國各地,也給農閑的的公婆及家人增加了可觀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