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 (文/圖 胡曉潔)為提升群眾幸福指數,黟縣美溪鄉“三方”齊發力,持續開展環境整治推進文明創建,精準施策幫扶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夯實基層黨建逐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實現鄉村振興賦能發力。

推進環境整治助力文明創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動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做好藍天綠水保衛戰,常態化推進“十年禁漁”行動,今年來該鄉累積開展聯合執法65次,勸退在保護區釣魚人員138人,放生野生小河魚1398尾;嚴格落實林業資源保護各項要求,清理枯死松木 2431.17立方米,森林撫育10800畝,退化林修復1000畝;持續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開展常態化巡查督查,截至目前共計開展環境整治6次,清理垃圾35噸,拆除無功能建筑40平方米,完成改廁16戶;依托兩家“生態美超市”,鼓勵村民將煙盒、塑料瓶、廢棄電池、農藥袋等生產垃圾兌換積分及生活用品,使環保意識深植民心。

精準施策幫扶鞏固脫貧成果。結合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成果開展自查自糾,并舉一反三,全面推行村級網格化管理模式,常態化開展監測對象摸排,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對象。實施“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根據監測對象的返貧致貧風險、資源條件、發展需求和真實意愿,優化完善幫扶措施,做到精準施策;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通過培訓提高群眾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通過典型宣傳和推廣,進一步激發脫貧戶內生動力。結合鄉域實際情況在村內設立多個臨時性用工崗位,充分利用村內閑置脫貧人口勞動力,穩定脫貧群眾收入來源,截至目前該鄉共開發臨時性用工崗位14個。
夯實基層黨建發展集體經濟。圍繞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桿的目標定位,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以集體經濟發展為抓手,整合各村資源、資產等優勢發展特色村級產業。該鄉蘭湖村創新“產業園+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模式,將扶貧產業園建設作為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有效途徑,先后建成了蘭湖茶葉加工廠、水稻加工車間、水稻烘干房等一批產業扶貧項目,通過充分利用優質自然環境資源,2020年該村村集體收入突破20萬元。針對各村所處的地理位置及資源稟賦條件,該鄉因勢利導,積極對上爭取項目,培育“一村一品”、構建特色產業矩陣,“十三五”以來累計培育各類種植大戶15戶,市級龍頭企業1家,家庭農場16家,專業合作社19個,全力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步伐,帶動鄉域經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