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張海林)近年來,黟縣按照“示范引領、點面結合、穩步推進”的方針,圍繞“四種模式”建設美麗鄉村。

“屏山模式”。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為了破解農村土地拋荒、效率低等問題,通過招商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黟縣有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農公司),將屏山村1270畝水田經營權以租賃方式流轉給有農公司從事規?;?、現代化經營,同時建立土地流轉后農民收益穩定增長機制和村集體管理服務制度,即依當年國家糧食收購價格為準,以500斤水稻價格支付給流轉戶租金,流轉期限15年;村集體提供勞務中介服務每畝60元的服務費增加經營性收入。
“民宿模式”。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宏村鎮片區鼓勵鄉村能人發展風情民宿和特色農家樂,以原生態、純綠色的田園情懷吸引游客,通過政府引導、協會管理的模式,組建了“鄉村客棧聯盟”,通過資源整合、網絡推介、明碼標價和誠信服務,推動農家樂、鄉村客棧統一經營、規范管理、打造品牌,截至目前,黟縣擁有精品文化客棧、特色民宿500余家。引導民宿通過收購農產品、提供工作崗位、土地山場流轉、入股分紅、設立扶貧專區等方式開展幫扶,聚焦革命老區的貧困村和貧困戶,2020年已實現500家民宿與500戶貧困戶簽訂結對幫扶協議。
“美超模式”。黟縣開設生態美超市,打造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三化”處理的中轉平臺,便民惠農、精準扶貧的服務平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常態化學習傳播平臺。生態美超市實行超市會員制,每戶均可申請辦理超市會員卡或建立“綠色賬戶”。會員卡(“綠色賬戶”)作為群眾儲蓄積分、兌換物品、參與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及享受“生態紅利”的憑證,并可到超市查詢自己的綠色賬戶積分情況。除撿拾垃圾兌換物品可獲取積分外,增加“門前三包、庭院美化、志愿服務、護河禁漁、不亂扔垃圾、好人好事、捐資援災、義務獻血、尊老愛幼、鄉風文明”等行為作為加分項目。每年度由超市管理人員統計該年度的積分情況,依次取前6名為本年度的“生態衛士”,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經公示后給予一定“生態紅包”獎勵,并發放榮譽證書。
“智慧模式”。黟縣與縣移動公司合作共建,將美麗鄉村建設“三線”整治與智慧WiFi無線覆蓋工作統籌推進,既消除了農村空間“蜘蛛網”,美化了空間視覺效果,又讓無線應用深入到廣大農村腹地,扮靚“美麗鄉村”,打造智慧生活新農村。由縣財政出資,負責購置智慧Wifi發射器終端和繳納三年管護運營費用,移動公司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合力推進中心村智慧Wifi覆蓋工作。在不破壞原有設施基礎上,采取“弱線下地、強線歸政”方式,做到線桿架設整齊、線路布設有序。采用100M互聯網專線,實現智能Wifi網絡中心點位全覆蓋,為游客和村民提供高品質免費上網服務。通過Wifi智能推送旅游資源、惠民政策、防火防災等信息,使游客了解當地村情、特產和優勢資源,不僅方便村民生產生活,而且為農村經濟和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