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任俊翔 廖琴芳)10月9日,在黟縣宏潭鄉溪下村的有機水稻種植基地里,一片片金色的稻田,翻滾起層層稻浪,低垂的稻穗顆粒飽滿。不遠處,2臺大型水稻收割機正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作業,收割、脫粒、裝車、運輸,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據悉,該有機水稻生產基地是宏潭鄉首個有機水稻種植基地,共50畝,所種的均為單季稻。基地在種植過程中全程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主要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來應對水稻的病蟲害。由于水稻播種期偏遲,今年 9月份的持續陰雨天氣對其影響較小,水稻總體長勢喜人。

“我們這的水稻都是按照有機的方式種植,不用化學農藥、除草劑去除草,都是靠人工除草,也不施化肥,就是用一些菜籽餅,一些紫云英的綠肥當作肥料。產量很不錯,一畝大概有六七百斤,也沒有什么病蟲害。”黟縣宏潭鄉溪下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黟縣七約農場負責人許學超告訴筆者。雖然有機稻的產量只有普通水稻的五到六成,每畝產量在600到700斤之間,且田間管護成本比普通水稻要高,但用其加工的米酒品質好,附加值高,備受市場青睞。

據了解,溪下村今年創新思路,與企業合作發展優質綠色有機水稻,不僅幫助27戶村民解決了土地拋荒問題,帶動了土地每畝300元的增收,還探索了農業綠色生產方式,推動村民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綠色生態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