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文/圖 黃群)“2020年8月14日,第三次上戶調解石印村兄弟房屋糾紛,雙方依然互不退讓,昔日兄弟相依為命如今為拆遷款項形同陌路,今天哥哥還揚言要‘亮刀子’。還要多聯合派出所、司法所上戶做思想工作盡快解決!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摘自丁培躍工作日記
丁培躍,中共黨員,1986年11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某部服役,2019年3月來到西遞鎮綜治中心工作。從軍人到調解員,角色跨度大,過去只要聽上級命令行事,現在要傾聽、要記錄、要判斷、會勸說、會控場,工作難度直線上升,加之西遞鎮正在進行高鐵建設,征地拆遷更是增加了矛盾糾紛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于現在所從事的基層人民調解工作,丁培躍頗有一番心得。
“剛到鎮里我感到非常不適應,我年齡大了電腦啥的一竅不通,內業工作幫不上忙,只能做做外務。后來參與到人民調解工作中,找到了我的舞臺!”丁培躍笑著說到,“基層矛盾糾紛種類繁多,村民普遍法律素養不高,調解難度大。有時工作不被理解還會被罵,但是調解成功那一刻的成就感讓我感到滿足。”

基層調解重在‘情’‘理’融合,鄰里和睦是總基調。今年7月份,丁培躍受理了一起因“自家裝修錯用鄰居電”引發的鄰里糾紛。他了解情況后,與雙方單獨見面了解情況,在溝通中了解到崔某某是一位天津退休教師,看中了西遞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因此到這里買房定居。丁培躍心想可不能傷了這位外鄉人的心,而且雙方鄰里關系不和睦還會影響今后的生活質量。因此他多次上戶做工作,耐心講述本地“作退一步想”文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利用“背靠背”的方式,最終使當事人雙方達成協議并握手言和。“雖然我剛落戶就遇到了鄰里糾紛,但是你們政府和村委會的干部都很認真負責,這么快就幫我調解了,以后我也會凡事多退一步,與鄰居好好相處!”事后當事人崔某說道。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面臨大數據、大媒體時代,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他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會,認真學習法律書籍,還利用三微平臺學習其他省市優秀調解經驗。近年來,調解檔案制作標準要求規范化,52歲的丁培躍開始學習電腦打字,當打完一整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的時候,他已經從“一指禪”熟練到五指并用,他制作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卷宗被縣司法局領導高度贊揚,同事們常常打趣說丁叔現在可是調解專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從退伍軍人到基層人民調解員,年輕時他將青春和熱血獻給祖國,現在他將汗水和余熱灑向基層。如今丁培躍已成為西遞鎮基層矛盾糾紛調解中堅力量,截止目前,參與調解糾紛80余件(其中重大復雜矛盾糾紛7件),完成司法確認4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