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黃婷婷 程亮)在黟縣美溪鄉蘭湖村水稻烘干房里,隨著第二套水稻烘干設備調試和廠房屋頂維修改造工程同步竣工,今年該村的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將再增3萬元,有望突破25萬元。
蘭湖村是省級貧困村,201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3萬余元。2016年以來,通過爭取扶貧項目資金180余萬元,建成了頗具規模的扶貧產業園。

突破集體經濟發展瓶頸的契機,源于2017年村茶廠建成運營。該項目由市縣領導牽線搭橋,整合扶貧資金,黃山市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設備及技術支持。投產第一年,當年村集體經濟收益即達到了10.1萬元。為充分發揮村集體資產效益,次年,以每年6萬元的價格對外出租。
隨著大米加工廠、水稻烘干房、土特產加工車間相繼建成投產,加之扶貧資金入股企業分紅,2019年蘭湖村集體經濟達到21.48萬元的,昔日貧困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興民富同步走,產業扶貧重在精準,引導有發展基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掌握技能、發展產業,脫貧成果才能經得住考驗。
蘭湖村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33戶是因病因殘致貧,有發展產業基礎的不多。為了讓脫貧攻堅照亮貧困戶生活,該村重點引導幫扶有勞動能力戶發展產業,李善增便是其中之一。李善增戶,家里4口人,其本人精神殘疾四級,妻子王樹英精神殘疾二級。2014年建檔立卡后,村里先后為他落實了健康扶貧、殘疾人補助、低保、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等政策,加上兩個兒子外出務工,家庭收入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于2017年穩定脫貧。2019年,該戶家庭總純收入達到了9.2萬元。
今年年初,駐村工作隊在對貧困戶勞動力和發展意愿進行全面摸底后,了解到李善增發展養殖的意愿和規模后,當即為他聯系了3000羽黑雞苗,分批次投放,同時對接相關部門給予技術指導,密切關注黑雞長勢。該村將依托消費扶貧,幫助解決銷售問題。
授魚予民,不如授漁予民。通過幫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宣傳引導,還有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李善增一樣,走上了規模化種養殖之路,用勤勞的雙手托起脫貧致富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