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甘文杰)為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黟縣漁亭鎮全面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促進貧困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增收,打開一條致富新路。
園區依托型。該鎮汪村建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建立廠房和庫房,種植黑稻、黑玉米150余畝,并將荒田改造成荷花池,打造集旅游休閑購物于一體的農業生態產業園。讓貧困戶利用空閑時間到村里的產業基地打零工,不僅照顧了家人,還減輕家里經濟負擔。方便了全村46戶貧困戶的農副產業加工和儲存,實現農副產品的保值、增值,并通過農副產品代加工和銷售,實現村集體10萬元的增收。
合作帶動型。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帶動,針對勞動力薄弱貧困戶,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幫扶模式,積極吸納貧困戶入社或帶地帶資入股,大力拓寬產業扶貧之路,讓更多貧困群眾分享到產業扶貧的紅利。2019年,汪村享受扶貧資金入股分紅貧困戶38戶,共分紅資金1.4萬元,土地入股貧困戶42戶,共分紅資金4.52萬元。
自主發展型。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等,對自我發展特色種養業的貧困戶進行獎補,激勵、引導、支持發展高效特色種養業。該鎮第一批特色種養業扶貧到戶項目扶持(獎補)資金貧困戶主要用于茶園改樹、蜜蜂養殖、養雞、養豬等自我發展產業上。截止目前,全鎮產業扶貧到戶項目補貼共惠及貧困戶69戶,享受補貼13666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