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文/圖 程磊)西遞鎮,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部,距黃山市區50公里,鎮域面積76.03平方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53個村民組,2140戶,6215人。2019年,全鎮村集體擁有固定資產3814.31萬元,經營性資產1258.20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912.21萬元。面對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如何探索出一條不同于傳統旅游業的農業產業發展路徑,如何凝聚黨建合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維增長,西遞鎮一步一個腳印給出了答案。讓我們一起走近與印象中不一樣的“桃花源里人家”。

“蠶桑不景氣,轉型當趁早”
2015年,蠶繭價格連年下跌,蠶病爆發,“蠶桑”這個昔日的朝陽產業逐漸褪色,41%的村民外出務工,大量桑園拋荒,如何尋找一個新的農業產業項目,時任源川村黨支部書記的吳峰華,帶著村“兩委”前往歙縣仁里、寧波奉化等地“取經”。一顆小小的青梅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田間管理粗放、可間種套種,存在較大市場需求缺口,花可觀賞、果可出售,這些優勢與破解源川村的困境尤為契合。說干就干,村黨組織帶頭方能點燃村民抱團發展的希望,翌年,源川村在嚴嶺組流轉20畝土地栽種青梅近500株。
“青梅三年掛果,五年豐產,這過渡期地里沒有收益可咋辦?”面對村民的擔憂疑慮、徘徊觀望,村黨支部決定發動黨員教育宣傳引導群眾,青梅產業發展成了“三會一課”、黨員冬訓班、遠教電教等組織生活里常常提起的議題,成了廣大黨員與村民在田間地頭常常說起的話題,“蠶桑不景氣,轉型要趁早。青梅種下地了,還可以栽青豆,收成不就有了。”“青梅好管理、不費力,養蠶、采茶都是重體力活,我們這年紀大了也搞不動嘍。”類似的閑談“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村黨支部趁熱打鐵,開辦青梅種植培訓班,邀請農技專家前來授課,從青梅的文化、起源到功效、價值,從青梅的栽種、管護到銷售、加工,村民們聽的津津有味,信心滿滿。2017年,源川村青梅種植“雙培雙帶”示范基地正式掛牌,帶動村民種植青梅100余畝,2020年達330余畝。以村為試點,西遞鎮邁出了紅色引領抱團發展路上的第一步。
“青梅有基礎,村村可推廣”
“有了源川村探索發展青梅產業的經驗,其他各個村也可以借機推廣開來。”在西遞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題會上,鎮黨委書記吳海濤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路,就此拉開了全鎮推廣青梅產業的序幕。黨委部署,村村聯動。2019年,源川村中央集體經濟扶持項目在大同組成功落地,葉村村省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在上村組順利實施,石印村“四帶一自”扶貧項目在珠坑組全面開工……短短一年多時間,全鎮先后投入資金85萬元發展青梅產業,小小的青梅從最初的源川村走出,在鎮村兩級黨組織的強力推動下如星星之火燎原,連接起西遞鎮一個又一個村、一戶又一戶村民。主題黨日里在田間地頭躍動的一個個“我是黨員帶頭奉獻”的紅馬甲,正是駐村扶貧工作隊、農技專家向村民傳授青梅種植技術的身影。2020年全鎮青梅種植規模達1200余畝(其中村集體300畝,農戶900余畝),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發放青梅苗3735株。西遞鎮的青梅產業成功獲得黟縣“五黑”農業特色產業扶持政策支持。
產品有了,如何賣好賣俏成了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早在引進青梅種植之初,源川村村“兩委”就與浙江等地青梅企業保持密切聯系,憑借前期經驗積累,西遞鎮成功與湖州長興梅源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確定保底收購價格,每畝純收入至少0.5萬元;以土地、房屋等入股,與黃山市西宏果酒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注冊成立黟縣黟梅果蔬種植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黟梅”金字招牌;大力引進果干等青梅系列產品企業入駐,確保豐產豐收……村村聯盟、村企聯合,伴隨著“村集體+企業+農戶”一條條合作渠道的開辟,西遞鎮邁出了紅色引領抱團發展路上的第二步。
“長短相結合,抱團不能少”
“青梅有一定的產業周期,還需要一些‘短平快’的項目與之相配合,經過前期實地考察調研,桃樹種植可以試一試,今年栽種明年結果,效益馬上就看得出來。”在一次黨委會上,黨委副書記、鎮長余躍峰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引發了領導班子成員的熱烈討論,最終一致同意在全鎮發展桃樹種植產業,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再添新動能。有了抱團發展青梅產業的經驗,種植桃樹的想法從產生到實踐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2020年,石印村借助扶貧項目資金38萬元在八都河流域沿河地帶種植桃園50畝,艾峰村、潭口村則分別以省級、縣級扶持集體經濟項目為契機新建桃園100畝。
同時,鎮黨委統籌協調各村以村集體入股的方式與黟縣宏玉農業種植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由該公司負責提供優質苗木、技術指導等全套服務。翌年既可以通過協議價回收獲得穩定收入,還可以通過打造生態觀光旅游路線聚集“人氣”。千株桃林,萬朵桃花,與石印村的紅色旅游資源(黟縣人民政府誕生地舊址“文敘堂”)、艾峰村的自然風貌、潭口村的森林氧吧等相得益彰,共同構筑起農旅融合發展一盤棋。從青梅到桃樹,從計劃中的西遞村東停車場項目到醞釀中的西遞鎮勞務派遣公司,在打好長短結合的“組合拳”中,西遞鎮邁出了紅色引領抱團發展路上的第三步。
新時代、新起點,新使命、新擔當。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旅游業態逐漸復蘇,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齊頭并進,春耕夏種等農業生產有條不紊。西遞鎮秉承著紅色引領抱團發展的經營理念,搭乘著昌景黃、池黃高鐵的順風車,正飛馳在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向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奮勇前行,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砥礪奮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