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黟縣漁亭鎮堅持把發展富民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核心和重點,變“輸血”為“造血”,擴大就業、發展產業、聯結利益,拓寬貧困戶家門口的增收路。
擴大就業,拓寬增收路。建立汪村就業扶貧車間,為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者提供就業服務。2019年,當地就業培訓服務中心開展創業指導、技能學習、法律援助等培訓會5場,100余人次參與。各村大力開發適合貧困家庭勞動者需要的工作崗位,如保潔員、生態護林員、切坡建房檢測員等,已有3名人員享受縣人社局發放的公益崗位補貼每月300元。
發展產業,拓寬發展路。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生豬、山雞等種養產業,選派扶貧產業技術指導員,定期對貧困戶開展產業技術指導。同時通過積極宣傳小額貸款政策,提高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獲貸率和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了產業穩定增收。
聯結利益,拓寬共贏路。大力推動“一村一品”發展,引導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與貧困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或轉租入股協議。楠瑪村以土地入股,以田園中草藥合作社為經營主體發展50畝黃精種植基地;鞏固黟縣農友合作社汪村分社發展模式,繼續種植精品水稻,并發展70畝中草藥種植,開展多種經營,提高收益,使貧困戶實現土地流轉有“租金”、就地務工有“工資”,有效激活了土地和人力效益發揮,提高了貧困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