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近年來,黟縣強化黨建引領,把“黨建+”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相融相促模式,不斷增強黨建工作實效,激活基層黨建“紅色引擎”,助推高質量發展。
以“黨建強”促進企業“發展強”
對非公企業來說,黨建與發展是相得益彰、共生共榮的關系。有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作為黟縣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成立之初就建立黨支部,并由縣委組織部派駐非公黨建工作指導員駐點指導。
幾年來,該公司始終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擰成一股繩,聚焦縣委、縣政府“五黑”產業發展號召,推廣整村土地流轉、農民土地入股分紅等土地流轉模式,實現黨建工作政治效應與非公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逐漸形成了產品放心、農民省心、貧困戶暖心、黨員聚心、職工齊心的共贏發展格局,“有心有農”黨建工作已成為有農公司的另一個品牌特色。
“通過黨建聚人心、聚人才,才能引領企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在黟縣,像有農這樣通過‘黨建強’促進‘發展強’的企業不在少數。”黟縣縣委非公工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黟縣實施“兩帶兩區”建設,開展基層黨組織“六項指數”管理“五星黨組織”創評工作,并向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連續派駐四批黨建工作指導員,覆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130戶,先后涌現出“馬頭墻下的小紅旗”等黨支部“微經驗”,龍川廣場樓宇黨建街區等黨建工作示范街區和守拙文旅黨支部等獲省級“雙強六好”黨組織。
以“聚人心”引領社區“煥活力”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黟縣通過重心下沉、服務下沉、資源下沉,做實做強社區黨組織在城市基層黨建中的核心作用。今年以來,啟動黨建網格與社會治理網格“雙網融合”試點工作,通過黨員引領,共筑社區治理新格局。
走進設在山水同和小區內的“聚心驛站”,感覺就像一個溫馨的“家”,在這里可以開展專題黨課學習、舉辦居民聯歡活動、進行惠民政策宣傳、調解居民矛盾糾紛……“聚心驛站”是碧陽鎮郭門社區的黨建創新項目,雖然實施才一月有余,卻讓社區黨委書記姚安看到了實效。
他跟記者說起這樣一件事,“桃源小區一住戶家雨篷開裂導致水漏到樓下人家,樓下的住戶把這事與樓幢的在職黨員反映,在職黨員和社區一起上門調解,兩個小時不到就把矛盾化解了。支部建在網格上,把黨員集中在網格內,讓黨員就近活動、就近服務,讓居民矛盾在小區內解決,這就是‘聚心驛站’的初衷。”
郭門社區黨委還成立了“黨員管家班”,發揮轄區黨員專長,組建10支涵蓋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務隊,他們就像一塊大磁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和多方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居民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
以“產業興”助力鄉村“真脫貧”
今年以來,黟縣著力打造農村基層黨建品牌,創新實施“逐村培強、整鄉推進、全縣提升”行動,推深做實“一抓雙促”工程。通過實施“戰斗堡壘、頭雁領航、先鋒示范、強筋壯骨、六民服務”五大工程,凝聚起黨群同心的強大合力。
走進碧陽鎮豐梧村,山清水秀,綠樹成蔭,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如果不是該村第一書記胡虹卉介紹,真想不到,2014年的豐梧村被列入省級重點貧困村。近年來,該村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推行“三變”改革,有力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脫貧。2017年實現整村出列,2018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21萬余元。
取得這樣的實效,農村基層黨組織功不可沒。豐梧村黨支部創建“脫貧先鋒”黨建服務載體,組織農戶以土地入股旅游民宿,村集體以資金入股鄉村酒店,實現旅游扶貧全覆蓋。僅此一項,2018年村集體實現旅游分紅近5萬元,貧困戶每戶增收290元。
黨建強,人心聚,鄉村興。近年來,黟縣堅持黨建引領,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牽動、農業產業帶動、資金扶持撬動的發展新路子。
黟縣機關黨建創新載體,先后推出10余個黨建品牌和微經驗,取得良好效果。下步,黟縣將著力推進“黨建質量提升年”活動,以鮮活的基層實踐和滿滿的群眾獲得感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