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步入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黟縣大星村,但見沿河步道干凈整潔,清澈河水涓涓細流,鄉村顏值不斷提升,鄉風文化底蘊愈加濃厚。
然而,曾經的大星村卻是另一番景象,房前屋后亂堆亂放,庭院雜亂無序。去年伊始,大星村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啟動了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拆除違規建筑,污水處理、改水改廁,清理陳年垃圾,硬化道路,修建黨群服務活動中心、停車場,栽植綠化樹木100余株,并鼓勵村民自己動手修建自己的“美麗庭院”。
近年來,黟縣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在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等工程的實施,采用PPP模式用于建成區以外的村莊及道路的清掃保潔、垃圾收集、壓縮、轉運等,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健全環境整治長效機制,不斷補齊影響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短板。
與改變環境同步的是村莊經濟的更好發展。胡門村是遠近聞名的養雞村,也是省級美麗鄉村。全村的經濟來源也主要依靠黃山黑雞。以前,村里養雞投入小、技術單薄,村民收入增長有限。如今,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發展,村里抓住機遇進行黃山黑雞技改,注重保種技術改良,使得黃山黑雞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評審,村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得到雙增收。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黟縣著重保護原有生態山水和歷史文化,融入創意,改善硬件,使村民的生活品質大幅提高。
始建于五代、后唐時期,鼎盛于明清時期的關麓村,有著“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等多張名片,這里有一處完整的由越國公汪華后裔保存的“八大家”建筑群,房屋建筑以黟縣青作為主要材料,木質門窗,粉墻黛瓦,斗拱飛檐,氣勢宏偉,向人們展示著一代徽商曾經的輝煌。在建設省級美麗鄉村過程中,該村首先精心保護好歷史文化古跡,還注重歷史文化底蘊挖掘,打造“書香小鎮”內核的精神家園。同時,通過還原田園風光,科學規劃“村莊風景帶”,讓歷史文化名村綻放光芒、照亮未來。
村支書胡利生自信地說:“經過美麗鄉村建設后,關麓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優美的田園風光得以恢復,厚重的文化得以挖掘,不僅吸引游客的腳步,還能讓游客流連忘返。”
2018年以來,黟縣投入資金1.3億元,實施農村公共服務中心、道路硬化、污水處理、衛生改廁、安全飲水、村莊亮化、綠化和美化等大小項目121個,建成6個“生態美”超市,有力地改善了村莊的生態環境,推動了農業農村事業的新發展。
如今,在世外桃源的黟縣,美麗鄉村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綠色的沃野,串起了農民和諧美好的新生活,繪就了一幅美麗鄉村的風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