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新聞網訊 (陳韜 ) 宏潭鄉位于黟縣西北部,坐落在皖南群山間的“盆地”中,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玉米等糧食作物。自古便是皖南“小糧倉”。
近日來,在佘溪村的綠農家庭農場,一個個塑料大棚內,綠油油的秧苗正在茁壯成長著。“今年我們的大棚約有2000平方,集中育秧面積10余畝,通過社會化服務幫助各主體及小農戶,解決了水稻種植薄弱環節的問題,可以服務范圍包括宏潭鄉、美溪鄉及黃山區部分鄉鎮,服務面積3000余畝,能確保500多畝水稻能夠及時完成種植,這段時間我們組織了大量人力搶抓時令,開展育秧,確保今年的再生水稻增產增收。”農場負責人方國文說道。

田埂上,農機手熟練地操作著插秧機,在田間往來穿梭,水稻秧苗隨著插秧機前進的節奏,整整齊齊地插進肥沃的泥土中,一行行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地鋪展開來,轉瞬間,嫩綠的秧苗便整齊地立在田間,一整塊水田就穿上了嶄新的“綠裝”。全程機械化種植,大大提高了當地再生稻春耕春種效率。據了解,再生稻是水稻種植的一種模式,也就是種一茬收獲兩回的水稻,具有省時省工、增收增產、減肥減藥等優點。綠農家庭農場今年種植再生稻面積達500畝,預計4月底前完成扦插。
“綠農家庭農場的育秧基地開展水稻集中育秧,方便群眾就地就近移栽秧苗。再生水稻集中育秧有利于推廣高產優質水稻品種和機械化收割。”佘溪村書記蔣勇介紹道。
下一步,宏潭鄉將繼續加大對集中育秧的宣傳和技術指導,助推宏潭鄉農業高質高效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