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何海燕)近年來,黟縣洪星鄉充分挖掘村莊自然資源、特色產業、文化民俗等資源資產,高質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勾畫出一幅美麗生態宜居鄉村新畫卷。

東邊河畔話振興。在黟縣有句俗語“一腳踢到東邊河”,其中的東邊河指的就是偏遠的小山村——聯光村。聯光村是一個特色鮮明的村落,人口稀少,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是省級五溪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生態優美,動植物物種豐富。曾經的東邊河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成為黟縣偏僻之地的“代名詞”。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大力推進,東邊河實現了大變樣。每到秋冬季,到聯光村徒步、吃殺豬飯成了戶外徒步、旅游愛好者的熱門選擇。聯光村殺豬飯以農家土豬肉為主料,加上蘿卜、干筍、干豆角等幾種農家蔬菜為輔料,贏得了品嘗過的人們一致好評。借助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游,打造美食村,現如今,“游古道、賞美景、品殺豬飯”成了聯光村的新名片。

黃精點亮致富路。洪星鄉同川村境內多丘陵山地,山高林密,非常適宜黃精生長,品質也受到市場認可。同川村充分挖掘村莊自然資源,在金邊銀角、美麗庭院等建設中種植黃精、天竺等中藥材,開展美化、綠化,保存濃厚的鄉土氣息。目前,同川村已發展林下種植黃精2000畝,并通過有機認證,獲評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我們將黃精種植運用到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綠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助力了產業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探索開展黃精精深加工,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同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小明信心滿滿的說道。

村史館傳鄉風美。紅光村村史館位于洪星鄉紅光村墩上組,前身是墩上吳氏宗祠,因年久失修,房屋屋頂部分塌陷。近年來,應鄉村文化建設和文物保護之需,洪星鄉黨委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整合資金70余萬元,將吳氏宗祠改建成村史館。村史館兼有農家書屋、文化樂園的功能,鄉村兩級依托紅光村村史館共同創辦了“陽光之家”、“留守兒童之家”“群眾議事點”。如今的紅光村村史館,不僅是孩子們的樂園,更是所有村民們愛來的“議事堂”,成為了洪星鄉鄉村文化活動的“主陣地”。該鄉依托金玉琴黨代表工作室、紅光村村史館,打造“星和合”社會治理品牌,倡導和合議事、和合成事,推廣“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定期開展鄉風文明評議,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紅光村也因此先后被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