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 (圖文/汪燕)5月底,正是青梅豐收的季節。西遞鎮青梅基地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隨處可見農戶們采摘青梅的忙碌場景,三兩成群的農戶們背著竹筐,手拿梅枝小心翼翼將果子裝進筐內,然后集中打包裝袋,進行出售。采摘現場,源川村書記吳峰華興奮地說道:“近年來源川村緊密依托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發展青梅產業,率先種植青梅50畝,打造青梅基地。今年青梅銷量達8000斤,市場價5元/斤,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萬元。”

據了解,西遞鎮為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補齊發展短板,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先后成立了鄉村振興、五黑產業發展、鄉村運營機制創新試點工作專班,季度召開工作推進會,實行周調度,月總結,季分析。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等形式,積極探索和推進“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不斷做好、做大青梅、蠶桑、臘八豆腐等特色產業,形成各村有產業的新格局。
為了創新發展模式,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實現一地多收。采取“青梅+青豆”、“青梅+黃精”套種模式。2019年開始在源川村青梅基地套種黃精種苗50畝,一般5年可以收成。一畝地套種了近3000株黃精苗,5年后預計產量可達500斤,如果市場價格良好,預計每畝產值在4500元左右,可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后續將搶抓撂荒地整治契機,對鎮域內167畝撂荒地進行整治翻新。計劃種植白芨、白菜、玉米、水稻等農作物,預計產生效益30余萬元。不僅解決了撂荒地等問題,還有效增加了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繪就鄉村振興廣闊“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