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圖文/潘旭)走進黟縣洪星鄉紅光村村史館,油燈、小推車、鋤、犁、耙……一件件傳統農業工具、舊時生活用具,向人們展示著鄉村發展的變遷,訴說著老輩人的奮斗歷程。
紅光村村史館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館內有村委會搜集和群眾捐贈的80余件展品及30多張老照片。按照村史溯源、艱辛歲月、鄉土風情、模范人物等文化脈絡,把鄉土文化、時代變遷融入了一器一皿、一圖一景、一規一訓之中。通過老物件、老照片等歷史資料,展示紅光村的歷史人文、村風古韻、家風家教。

“這里原來是墩上組老隊址所在,年久失修,幾近荒廢,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在村史館前,紅光村黨支部書記金玉琴向我們介紹著這座老房子的“重生”史?!?020年,在上級支持下,黨員群眾齊動手,將它改造成村史館,打造新時代傳承紅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的宣傳陣地,讓老房子擁有了新面孔、承載了新功能?!?/span>
同樣讓老房子煥“新顏”的,還有紅光村方坑組村民汪元春的祖宅?!拔覀儗㈤e置的老房租給村里的經濟聯合社統一管理開發,一年可獲得租金近4000元。沒想到種了一輩子田的我,有朝一日還能成為‘包租婆’,過上以房養老的生活?!蓖粼洪_心地說道。

今年以來,黟縣洪星鄉接續探索利用“兩山銀行”模式,以黟縣洪星鄉紅光村經濟聯合社為主要載體,盤活閑置資產、資源,整合對外推介,目前已成功招引紅光村車水天堂方坑民宿群項目,與方坑組15戶村民達成合作協議,項目建成后預計帶動方坑、墩上近120余戶村民實現增產增收。
“閑置資源是被浪費的寶藏,下一步,洪星鄉將接續努力釋放各類‘沉睡’資源的活力,激發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走實鄉村振興之路?!焙樾青l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朱麗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