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文/圖 萬多蓉)運香榧苗、種香榧、剪枝……3月2日,在休寧縣源芳鄉幸川村香榧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繁忙而有序地勞作著,一派搶抓好春光、種下新希望的美好景象。
“這幾年,我家通過種植香榧、采茶、挖筍等,閑的時候鄉里組織我們務工,生活越來越好。”幸川村脫貧戶鄧高華高興地說道。該戶2014年因2個子女就學家庭經濟較困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通過政策扶持,加上勤勞節儉,于2017年順利脫貧,目前1個孩子已大學畢業成為教師,1個孩子正在讀大學。
2021年,源芳鄉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原先萬金臺、芳田等村實施的香榧種植項目后,繼續在幸川村總投資27萬元,種植香榧50畝。因為香榧為周期較長的綠色生態產業項目,雖然近幾年的效益不明顯,但預計6年后該項目可為村集體經濟年均至少可增加3萬元;同時項目實施可吸納貧困人口以及村民就近務工,通過土地入股等方式增收。“自從脫貧攻堅以來,我們源芳鄉立足于生態興鄉、旅游興鄉、產業興鄉,依托鄉域地理環境,先后實施了香榧種植、泉水魚養殖以及鄉村旅游等600余個產業項目,實現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目前3個貧困村穩定出列、178戶421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源芳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程軍勇說道。
5年來,休寧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的關鍵支撐,推深做實“四帶一自”產業項目。聚焦“兩茶(茶葉、茶干)一花(菊花)一魚(泉水魚)”等主導特色種養業產業項目,大力發展香榧、箬葉種植、鄉村旅游、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產業項目,做到長短結合、生態長效,落實獎補政策,投入1億余元實施特色種養業扶貧到村到戶項目2.57萬余個。33個貧困村全部建成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實現茶葉變“金”葉、草魚變“金”魚、香榧變“金果”、小紅薯變“金疙瘩”,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