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胡威文)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黃山市休寧縣汪村鎮積極發動全鎮致富能人扎根鄉土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取得了良好成效。
養蜂能人胡勝根
楊源村是一個有著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134人的山區貧困村,村民收入主要靠在外務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胡勝根原本也是外出務工大軍的一員,但因父母年邁需要人照顧便回了家鄉。俗話說靠山吃山,他一直計劃著利用村內資源發展產業擺脫貧困,帶動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得知楊源村今年實施的中蜂養殖項目在物色承包人,胡勝根便第一時間和村里工作隊聯系,主動要求承包。攬下活的他每天都在蜂棚里忙活,不到半年工夫,已將產業規模發展到230多箱中蜂。預計到年底采蜜,會有不低于萬元的純收入。
8月份,村里開設扶貧課堂,他主動給10多個有養殖意愿的貧困戶培訓養蜂技術?!皩砦掖蛩愠闪⒚鄯漯B殖合作社,把養蜂技術教給村里有意愿養殖的人,特別是貧困戶,帶動大家共同養蜂致富,闖出屬于我們的‘甜蜜’事業……”
養魚能人余欣榮
余欣榮今年41歲,是土生土長的汪村鎮田里村人。原本是做木材生意的,機緣巧合之下創辦了泉水魚養殖基地之后,他潛心摸索泉水魚養殖技術,養殖泉水魚經驗日臻成熟,2012年余欣榮在汪村鎮建立了第一個規模化的泉水魚養殖基地。
2014年7月份,余欣榮當選為田里村黨總支部書記后,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道理,決心發揮自己發展泉水魚產業的優勢,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隨后,余欣榮發起成立了黃山休寧泉水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152戶,其中貧困戶9戶。他向合作社社員尤其是貧困戶無償傳授泉水魚養殖技術,低價提供種苗。合作社采取統一投放魚苗、統一防治、統一飼養、統一銷售的“四統一”方式進行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社員和貧困戶養殖泉水魚的積極性,也使他們的養殖效益更有保障,帶動社員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辦廠能人吳永忠
在汪村鎮桃源村,總有一個身影起早貪黑在村組之間奔波,他是吳永忠,桃源村黨總支書記,一個能吃苦、守初心、擔使命的農村漢子。
說起如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吳永忠介紹,桃源村在休寧西南邊,與溪口鎮接壤,屬于偏遠鄉鎮,可作為村里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基本沒有。通過外出考察,請專家現場勘查土壤水質,現如今綠梅成了村里主要的扶貧集體項目,通過吸納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及管護綠梅,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2015年,吳永忠牽頭創辦了五里亭綠梅家庭農場。近年來,在吳永忠的號召下,不少貧困戶主動加入,產量也節節攀升,去年綠梅干花就加工了400公斤,產值在20萬元左右,較頭年翻了4倍。吳永忠介紹,今年綠梅的產量上比去年高了1倍,單斤價格也漲了許多,在250-300元左右。村里加入農場的12戶貧困戶中,收入最高的農戶可達萬元,少的平均也有4至6千元。去年,為了激活桃源村發展茶產業的活力,吳永忠又牽頭創辦了桃源萬畝林茶廠,為村里30戶貧困戶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
電商達人汪柏根
汪村鎮楊源村位于皖南山區,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村落,由于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缺乏銷售渠道,高山深處的農產品只能村內自銷,或者運到附近村莊低價售出。近年來,楊源村一直在尋找經濟效益增長的突破口。
2018年底,楊源村的老村干部汪柏根帶頭成立了芝麻經濟合作社和農副產品經營店,前后有36戶農戶加入,其中有11戶貧困戶和低保戶,極大地改善了楊源村的處境,足不出戶也能將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針對山區特色農產品銷售難的實際,采取開通電商扶貧站點方式將貧困戶家中的茶葉、筍干、梅干菜等特色農產品,通過線上銷售,實現貧困戶增收。今年以來實現銷售額 3萬余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900余元。在進行線上銷售的同時,汪柏根積極與企業對接人員到楊源村進行現場收購,農戶們紛紛拿出自家的黑芝麻、生姜、小紅豆、山芋粉等特色農產品進行售賣,一場收購的價值總量超過15000元,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更帶動了一批農戶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