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休寧縣藍田鎮迪嶺村曉川自然村內,清澈的溪流水自山林間緩緩流出匯入到夾溪河。
“我們以村莊垃圾清理為抓手,大力開展改廁和污水處理,還對村內道路進行了修繕。”迪嶺村黨支部書記余萬龍介紹說,現在,水清了,路暢了,環境美了,村民們無不拍手稱贊。
在治水工作中,休寧縣把全縣237條縣鄉河道和大小河溝、渠塘全部列入治理范圍,實行全流域治理。
該縣以河長制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狠抓責任落實,21個鄉鎮通力協作,初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目標。目前,該縣河長制實施范圍覆蓋全縣全部河流,實行縣、鄉鎮、行政村三級河長體系,設立縣、鄉(鎮)級總河長59人、河長62人,行政村級河長184人。建立巡河平臺APP,制定河長會議、信息共享、信息報送、工作督察、考核、驗收、巡查等7項制度。
在完善河長制隊伍的基礎上,休寧縣還進一步做實治河方案,解決今后河道監管、治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目前已編制完成設縣級河長的率水、橫江、夾溪河(休寧河)、新嶺水(顏公河)的“一河一策”實施方案以及全縣153個行政村的“一河一策”編制工作,對沿岸入河排污口進行定位和編號,對河道存在污染源、河道保潔、河道整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逐項登記。
“清”“管”并舉,標本兼治。該縣加快推進河道“三亂一清”專項行動步伐,持續抓好集中整治、鞏固提升等各階段工作,切實整改亂倒、亂采、亂堆等突出問題,著力打造干凈整潔、生態宜居、管理有序的河湖水域岸線面貌。今年以來,縣鄉村三級河長開展巡河1500余人次,發現問題54條,目前已整改32條,其余問題將于12月20日前完成整改。縣河長制辦公室對重點問題掛牌交辦并倒排整治時限,今年共交辦12次,實行問題銷號,12個問題已整改到位。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休寧縣自開展整治以來,通過加強木材加工企業日常監管,注銷、取締各類不合格木材加工廠13家;實施礦山復綠工程,礦山縮減率達45.2%;制定《休寧縣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共對全縣28個排污口進行了分類登記,建立全縣入河排污口管理檔案。今年,全縣關停非法砂場5家,對1起非法采砂、裝運砂石行為進行行政處罰,罰沒資金3萬元;取締了月潭水庫庫區非法淘金3家;掛牌保護飲用水源地30處,建成村級污水處理設施56個;全縣共成立54支護漁隊,清理地籠網800余條,電瓶20個,魚網10余副,銷毀漁船7艘。
水岸同治,全民參與。在全縣推廣“垃圾兌換”、發放“生態紅包”等經驗和做法,倡導“禁限用化學除草劑”“垃圾不落地”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該縣在各少先隊中開展“小手牽大手,共護母親河”環保主題教育活動,健全了縣、鄉(鎮)兩級志愿保護機制,組織志愿者隊伍21支,建立投訴熱線聯動機制,開設了投訴信箱和舉報電話。組織全縣廣大干群、學生和官兵等,在新安江源頭鄉鎮開展投放魚苗、揀拾垃圾、植樹造林等行動。建設“生態美超市”,實行超市會員制、積分管理制、生態紅包獎勵制、扶貧濟困激勵制、生態文明教育制等五大工作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推廣“一獻四捐”模式,在全縣大力倡導“獻計、捐錢、捐物、捐地、捐工”新模式,積極推廣“縣統籌、鎮出資、村管理”模式工作法,群眾捐款捐工捐物等共計折合2000余萬元,真正讓群眾參與到治水、管水工作當中。 ·王衛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