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新聞網訊 (汪士奇)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今年來,休寧縣源芳鄉漁臨村黨支部以黨建為抓手,在實踐中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民辦實事上來。
扎實推進鄉村治理。漁臨村位于“徽州天路”始端,一些村民組都處于山坳之間,且村中絕大都是獨守老人,為此該村“兩委”每年幾乎有300天都走村串戶,看民情解民憂,向獨守老人帶去黨的溫暖、聊起家常,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燒菜燒飯,切實解決殘疾人員、臥床老人的實際困難。針對凹上村自來水管老化問題,村“兩委”及時爭取資金6000元,更換了1200米水管。面對村民看病不便問題,該村與市中醫院對接,落實每月25日由市中醫院專家到村衛生室義診。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今年該村切實推進上漁潭村民組人居環境整治,共拆除旱廁23個、拆除無功能建筑100平方米、建起村中一米小菜園12處。針對游客反映徽州天路入口處各種指示牌亂象問題,該村及時拆除并規范了38塊指示牌。同時為解決游客就餐難問題,該村爭取資金50萬元,建起了320平方米的石榴籽餐廳(老年人就餐點),除方便老人就餐外,該餐廳還對外推出徽菜、川菜等不同口味的菜肴,以滿足游客的需求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今年夏季,該村有40多戶農田、茶園出現干旱,村“兩委”迅速采取接電接水措施,切實解決了這些農戶灌溉用水。一些群眾反映該村江子石段因沒有橋梁,村民生產不便問題,于是村“兩委”、村里志愿者共捐款4萬元,建起一座便民橋。針對當地少數民族人群多的特點,該村還優先安排了4位土家族、布依族人員在石榴籽餐廳就業。“村里大事小事,只要村民有益,我們都樂于去做好,”漁臨村黨支部書記、中國好人張志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