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 宣麗 )“喳、喳喳喳……”一只只生態鴨從鴨欄跳入休寧縣溪口鎮石田村生態鴨養殖大棚內,一只只小精靈撲閃著翅膀、搖晃著腦袋,在大棚內悠閑地“散步”,笨拙又可愛。6月25日,溪口鎮石田村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的石田村大塢口有機稻鴨混養項目生態鴨開始正式投放,共投放生態鴨1000余只。

“鴨苗入田前,要放入生態鴨養殖大棚里進行基本防疫,減輕后期可能的病害。在秧苗插到大田20天左右,水稻活棵以后,我們將經過適水性鍛煉的三周齡左右的雛鴨投放到稻田中,實施稻鴨共養。這種生態種養模式既能減少化肥農藥的公害,還能實現鴨促稻長、稻促鴨肥的良性生態循環。”石田村負責人介紹道。
據悉,石田村今年流轉土地65畝發展有機稻鴨混養項目,該項目充分利用溪口鎮石田村優越的稻田水環境,放養生態鴨與水稻同生共長。放養的生態鴨充分發揮了“殺蟲禽”“除草禽”的作用,以生態方式除草、捉蟲、施肥,減輕水體和土壤污染的同時,也提高了水稻有機化程度,使得大米的品質得到大幅提升。稻鴨混養預計畝產值超3000元,利潤遠高于常規水稻生產,收獲期可有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左右。溪口鎮稻鴨混養,走出“一田多收”的新“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