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汪士奇、朱婉婉 )今年來,休寧縣藍田鎮迪嶺村黨總支以學習“楓橋”經驗,堅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通過說事堂里的“一約四會”調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綜合治理,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迪嶺村下轄17個村民組, 642戶2406人,是一個以茶葉、菊花種植為主的典型山區村。今年來,迪嶺村以黨建為引領,著力打造“紅網連心、群燕筑巢”行動,建起以“鄉風文明六個好”、《民法典》、“平安黃山”為主題的法治文化廣場,并在廣場周圍安裝石凳、建起花壇,讓村民閑暇娛樂的同時,深深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通過“一約四會”說事堂,黨員和村民共同制定村風民俗、社會公德、村莊治理的村規民約,以潛移默化、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村規民約家喻戶曉。同時,該村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積極倡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并對辦事人數、宴席桌數、禮金標準都寫進村規民約中,由黨員干部和村民共同遵守,從而遏制了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往年我家接到婚喪喜事宴請要付出幾千元禮金呢,通過村規民約的規定,使我家收到請帖開支費用比往年要節省一半,”該村鶴舍組一位吳大爺說。

今年來,該村通過說事堂的紅網議事“微陣地”、四級網格群、黨員聯系戶、民情聯絡員等有色彩、有溫度、有活力、有感染力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妥善調解了房屋產權、土地、情感、鄰里等糾紛10余起。
近日,該村兩位村民因房屋采光問題發生糾紛,經村干部耐心勸解,矛盾迎刃而解。一直以來,面對村民的矛盾糾紛,該村通過綜合治理,使得民情民意順暢,社會秩序井然,未發生一例越級上訪事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江山嬌美村莊好,鄉間小路菊花笑。隨著迪嶺村綜合治理不斷推進,村風村貌獲得明顯提升,全村呈現出一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景象。同時,該村在產業振興、村民幸福指數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去年11.5萬元基礎上,今年有望達到40萬元。與此同時,該村黨總支也先后獲得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村、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五個好”村黨組織、市級基層黨組織標準化示范點和縣“雙強”型黨組織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