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 / 侯婷婷)近年來,休寧縣商山鎮聚焦鄉村振興發展難點,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分村施策,集聚職能部門、非公企業、黨員群眾等各方力量,形成了“黨員帶頭、多方聯動、多元共治”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商山鎮蓀田村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我始終記得一句俗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這是休寧縣商山鎮蓀田村黨組織書記姚長富常掛嘴邊的話,身為農民致富能手的他,在2021年村“兩委”換屆中脫穎而出。
以點帶面,打好“組合拳”
堅持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原則,本著留得住青山、守得住綠水發展理念,休寧縣商山鎮流轉了240余畝稻田打造糧油高產示范片帶動附近村民就近就業,流轉200余畝荒茶山打造無性系茶園增加村民收入,新建蓀田糧油加工坊形成80余萬固定資產以租賃形式對外承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創推200余畝茶園套種“四季桃”、500余畝創意油菜花海等觀賞性打卡景點帶動當地農家樂發展,立足冷水魚、糧油等當地農特產品打造村專屬品牌,形成了蓀田村農旅融合發展特色道路。
聚力發力,打好“主動仗”
組建由15名黨員組成的紅色服務隊,致力于村公共基礎設施維護、景點解說、關愛留守老年人、兒童等服務;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強村公司,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公司+黨員、群眾”發展模式,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帶頭作用,積極探索先富帶后富;村“兩委”積極響應“雙招雙引”,吸引了3家企業、2名大學畢業生、十余名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新創業熱潮,激活了蓀田村鄉村振興潛能。
多管齊下,下好“先手棋”
根據支部陣地“六有”標準,積極打造村標準化黨員活動場所,實施黨員“紅黃榜”管理制度,讓黨員身份亮出更加模范化;黨建引領矛盾糾紛聯調聯處,落實鎮黨委書記接案在村、村書記收案在組,實現了“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良好局面;同時村黨組織堅持以發展為導向,深入挖掘本土資源,通過發揮“黨建+”的優勢,積極引導黨群參與鄉村治理、鄉村活動,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美好格局。
2022年,商山鎮以黨建帶群建促鄉村振興滿天星工程為契機,發揮頭雁效應帶領村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砥礪前行,力爭村集體經濟實現村村破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