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 (文/圖 江恒文 魏曉凡)今年以來,歙縣岔口鎮始終把產業擺在突出位置,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鄉風文明建設,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
由單到多產業“強”。重點抓好產業發展規劃銜接,發揮“帶產業、連基地、接市場、促增收”作用,在茶葉、山核桃、桑蠶等傳統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力促泉水魚、中藥材、油茶、獼猴桃、菊花等特色產業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生態特色種養殖產業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以有償服務形式或股份制參與,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年來,不少年輕人回到家鄉主動擔負起“代言人”角色,通過抖音、直播等方式推介銷售家鄉農特產品,助農增收。

以點連線文旅“興”。依托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整合紅色祝筒坦、文昌古道、徽州廬山古村落等旅游資源,注重農文旅融合發展,將同類資源優勢稟賦的美麗鄉村連點成線,因地制宜打造廬山、文昌古道、祝筒坦等8個文化景觀節點,形成農村公路“一村一景”。近年來,通過舉辦油菜花節、茶葉節等系列文旅活動,積極發展民宿、研學等鄉村旅游業態,助推村級集體經濟“錦上添花”。目前,共有19家民宿,民宿建筑面積達6492㎡,提供客房數158間和床位378張,年接待游客量5000余人次,旅游收入10萬余元。
由外而內鄉風“美”。深入挖掘7個行政村歷史、鄉風民俗,常態化開展“送戲進萬村”、體育比賽、歌舞表演、廣場舞比賽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鼓勵村民成立民間活動組織,如書畫協會、廣場舞隊,組織開展農村文體活動,目前共舉辦各類文藝演出、“送戲進萬村”等活動10余場。通過呈現一批極具本地特色表演,讓“村晚”表演留住鄉愁、喚醒記憶,激活鄉村振興文化脈動;各村以戶為抓手、以村為基礎,深入開展“最美家庭”“好家風”“好婆媳”等創評活動,由黨員干部家庭帶頭做表率,深入挖掘道德模范典型,推薦宣傳展示“身邊好人”事跡,營造文明和諧鄉風,已推薦當選“黃山好人”2名,涵養文明鄉風。
從一到眾環境“清”。實行鎮村組戶四級聯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持續鞏固拓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結合“主題黨日”活動,組建20個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各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20余次,參與黨員500余人次;積極發動農村“五老”“鄉賢”等30余名,擔任環境衛生監督員,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言獻策100余條。目前,累計出動人員2000余人次,清理溝渠20余公里,整治亂堆亂放120余處,清理垃圾20余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