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線一抹耀眼的“稅務藍”

歙縣稅務局為貧困戶送去農用生產物資
黃山廣電臺訊(王明敏 湯威)“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決戰脫貧攻堅作出的要求。扶貧有號令,稅務立響應。歙縣稅務部門把精準扶貧作為“一把手”工程,在人力統籌、要素配備、政策落實、資金支持等方面精心謀劃、周密安排、高位推動。
2016年開始,歙縣稅務部門對口支持王村鎮、杞梓里鎮的精準扶貧工作,先后挑選92名黨員結對幫扶王村鎮的八村村、升莊村、王村村,以及杞梓里鎮的蘇村村、齊武村、杞梓里村273戶貧困戶。2017年,為八村村、杞梓里村各選派了1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歙縣稅務局聯合醫療機構為貧困戶送醫送藥
領受了結對幫扶任務的稅務黨員,迅速走村入戶,全面了解貧困戶的基本情況,結合實際擬定“一戶一策”脫貧方案。堅持每月走訪幫扶制度,及時協調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他們想方設法協調、集成各方力量,引資金、上項目;送技術、傳本領;尋崗位、保就業;送政策、兌紅利。王村和杞梓里兩鎮6村的山山水水、田間地頭,留下了歙縣稅務人精準扶貧的堅實足跡。
幫助貧困戶發展的種植業、養殖業,要獲得預期效益,科學的種植養殖技術是關鍵。為此,歙縣稅務部門適時邀請農業技術人員給貧困戶進行專題培訓,傳授養殖、種植技術,并精心選購農業技術圖書贈送給貧困戶,為村民的脫貧致富提供科學知識和智力支持。
“這幾年,我家茶園在科學管護下,茶葉品質、產量明顯提升,賣的價格也好,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了。”八村村2018年脫貧戶程漢林談及學的茶葉種植技術時很是高興。
貧困戶要實現穩定脫貧,利用各村資源優勢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根本。稅務局的2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對此有著一致的想法。
駐王村鎮八村村的扶貧工作隊隊長吳朝暉到村后,對該村自然生態作了全面實地了解,發現該村具有風光秀麗、地廣田多等特點,于是提出了因地制宜建設農業產業基地的設想。并在深入其他鄉鎮考察、取經,廣泛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興辦了食用菌基地,種植竹蓀、羊肚菌等。基地建成后的第二年,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25萬元,貧困戶第一次拿到了村集體收益分紅。2020年,八村村牽手企業又流轉土地120畝擴大基地規模,村集體獲得資產出租等收入6萬多元。
“貧困戶不僅有了流轉土地的固定收入,而且在竹蓀等種植、采收季節,還可以到基地務工、拿工資。”看到基地大棚內羊肚菌的雪白菌絲,吳朝暉知道來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心里美滋滋的。
杞梓里村,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王茂蔭的故里。擔任此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吳建民,恰好是歙縣王茂蔭思想研究會會員。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挖掘杞梓里村獨特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游,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吳建民還犧牲大量休息時間,廣泛收集、悉心研讀《王侍郎奏議》《王茂蔭年譜》等文獻資料,從數十萬字的故紙堆中,梳理出1.3萬字的《王茂蔭事跡簡說詞》,作為2019年5月建成的王茂蔭展示館的解說詞。杞梓里村民被他的真情幫扶行為所感動,特地授他為“榮譽村民”。
“吳建民隊長一直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從不講條件、不叫苦不喊累,一心撲在扶貧上。特別是他編寫的王茂蔭展示館解說詞,來參觀的人聽了都說好。”說起吳建民,杞梓里村黨總支書記王良善豎起了大拇指。
在傾心傾情傾力做好結對幫扶的同時,歙縣稅務部門還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盡心盡力落實落細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生態農業、全域旅游等方面積極出謀劃策,引導參與扶貧的各類主體用足用活稅收政策。五年來,支持脫貧攻堅減免的稅費有7800多萬元,為全縣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50年一遇的“洪災”,歙縣稅務人充分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優良作風,同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想方設法、各顯神通,積極化解“疫情”“洪災”為穩定脫貧帶來的不利因素。他們或慷慨解囊,自發捐款以解貧困戶的燃眉之急;或化身“帶貨小哥”、或自掏腰包,主動幫貧困戶銷售積壓的農副產品。局工會和職工食堂也積極加入消費扶貧行動,讓貧困戶的收成及時變收益。當年,全局消費扶貧金額達20多萬元。
“開春時,由于疫情影響,家里囤了2萬多個鴨蛋,當時把我急壞了。多虧了吳隊長,教我先腌起來,腌好了又幫我賣,沒幾天就賣完了。”八村村2018年脫貧戶汪利軍感慨道。
2019年11月,15戶當年預脫貧戶順利通過省委組織的第三方評估。至此,歙縣稅務局包保幫扶的貧困戶“一個不少”地提前走上了小康之路。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忠實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積極貢獻稅務力量。”歙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慶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