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廣電臺訊(洪黎明)近年來,歙縣徽城鎮新州社區緊緊圍繞和諧社區創建目標,積極探索平安社區治理體系建設,踐行楓橋經驗精髓,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充分發揮能動性,憑借上下同心聚力、同頻共振,努力讓群眾收獲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
構建網格化管理模式。社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模式,實行“網格化+網絡化”的“雙網融合”黨建工作模式,將社區事務納入一張信息網,把社區工作者編入轄區6個網格中,建立網格聯絡群,引導黨員干部切實增強為民服務能力,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水平。
“微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厘米。深入一線了解到百姓所想所盼,發動網格員、居民代表、黨員干部深入各小區住戶、商戶、企業,開展入戶宣傳走訪行動,收集受訪對象意見建議。對于走訪中發現的問題,社區將癥結派單發送相關部門,采用“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方式合力解決,確保“小微”項目以及小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用“微治理”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厘米”。新州居民區是無物業小區,因線路老化,路燈經常不亮,居民反映強烈,環境衛生也常被居民詬病,社區在認真收集民情、傾聽民意的基礎上,通過落實系列措施,解決了居民區亮化、環境衛生臟亂差等難題,小區治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受到居民廣泛好評。
推行“鄉賢+基層治理”模式。發揮“鄉賢+”作用,充分激發鄉賢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發揮鄉賢在平安創建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把轄區優秀企業家、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原村離任老干部、老退伍軍人等納入到鄉賢群體中。結合鄉賢“地熟、人熟、事熟”的優勢,“鄉賢”們掐得準“脈”,找得到“根”,摸得對“門”優勢,加強信息共享、溝通與合作,引導鄉賢積極做好社區發展“參謀員”、為民辦事“服務員”,積極參與項目征地、調解矛盾糾紛,做到大事不出社區、小事不出村組,實現了社區成立以來無治安、刑事案件,無生產生活安全事故案件,有效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打造服務型社區方便居民。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方法,以“兩委一站”(黨總支、居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治理載體,“三會”(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為議事框架,實現從“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轉變。以居民居住地為中心,構建滿足15分鐘范圍內的醫療、住宿、教育、商城等日常所需的居民生活圈,為居民提供家政服務、法律咨詢、矛盾糾紛等各項服務。同時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開展政策宣傳服務、勞動就業服務、安全保障服務、維穩安全服務、民生服務等多項服務工作,并特別注重解決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拉近了社區與居民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