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方文珺 汪玉娟)“樹后房前的這條水泥路要挖掉,改成鋪設透氣磚,便于古樹呼吸和住戶行走,樹下通車水泥路要安裝6個鑄鐵篦子,承載力要在400公斤以上……”日前,歙縣坑口鄉林業站站長汪玉娟正與古樹修復專業人員在現場勘查設計古樹的修復方案。

據了解,正在研究修復的這棵古樟樹,位于坑口鄉瀹潭村上村頂濱江路路磅上,樹齡逾500年,為省一級古樹。由于生長年代久遠,以及遭受暴風雨等惡劣天氣影響,目前樹干前凸后斜,樹蔸里側腐爛嚴重,主干上長滿了青苔和絡石藤蔓;樹下石磅也快坍塌,生存現狀極不樂觀。

古樹不僅是“活文物”,也承載著歷史與鄉愁。近年來,坑口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對轄區內59株古樹開展常態性防病、防蟲、防人損害和科學復壯工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林長制、退耕還濕、退捕等各項工作,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全面落實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綠”任務,護好新安山水,聚力書寫著文旅農融合發展生態綠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