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文/圖 方文珺)受強降雨影響,新安江水位持續暴漲,7月7日,歙縣50年一遇的洪災致使坑口鄉沿江金龍潭、瀹潭和薛坑口3個村汪洋成海,受災嚴重,水位多出已經漫過農戶一樓,逼近二樓。據不安全統計,水淹面積達1615畝,受災農戶532戶,水淹道路11200米,共計損失約6170萬元。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全部中斷,失去了與外界聯系的機會,幾乎成為了一座“孤島”,百姓生產生活嚴重受損。

直至7月9日上午,水位才有所減退,水勢漸趨平穩,災后的坑口鄉四處可見厚厚的淤泥,被洪水沖刷來的各類垃圾堆積如山,一片狼藉……面對災情,坑口鄉迅速反映,不等不靠,火速行動,組織鄉村干部、黨員,帶領群眾一起奮戰在災后重建第一線,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水泵沖刷,淤泥清掃,鏟車清運,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在潮濕悶熱腥臭的環境下,揮汗如雨,大汗淋漓,盡顯黨員先鋒本色。

“方便面、面包之類的給我多帶點去,還有兩個老人家沒吃東西……”薛坑口村黨總支書記莊昌華擰上一大袋干糧,便速速轉身上船,駛向該村受災最嚴重的區域。雨水汗水浸透了臉頰頭發,自7月7日凌晨洪災發生至今,持續作戰,他每天忙得腳不著地,全力組織搶險救援,逆行抗洪一線,無懼風雨,想盡一切辦法轉移安置受困群眾。洪水退去,又立馬投入生產自救,道路清淤,防疫消毒等工作。

7月10日下午,坑口鄉電力、網絡終于恢復暢通,南坑公路也順利實現通車。五天來,坑口鄉發動黨員干部和志愿者818人次,冒雨成功轉移安置群眾1285人次,無1例人員出現傷亡,先后為受災群眾送物上門265戶次,組織633人次開展清淤清運。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正是一個個舍小家為大家的黨員干部鑄就起了一個個戰斗堡壘,堅守在抗洪搶險和災后重建第一線,出現在群眾最需要的每一個角落,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為打贏這場“抗洪救災”硬仗提供了堅強保證,牢牢捍衛著坑口鄉受災百姓的生命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