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廣電臺訊(江恒文 魏曉凡)當前正是茶葉采收時節,歙縣岔口鎮茶園坪片區的映山紅也已映紅了半壁山場。遠遠望去,茶樹的嫩綠和映山紅的粉紅交織在一起,漫山春景。茶樹旁,茶農們的指尖忙著在茶樹上翻飛,演奏出這春色如畫的協奏曲。映山紅旁,不少游人在茶園里拍照游玩,體驗久違的自然氣息。不得不感嘆,岔口的春天既是美麗的季節,也是最繁忙的季節,是茶農、茶企、茶商、茶人一年一度歡聚的盛會。

茶農喜采新茶增收。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利用產業扶貧項目和資金,大力支持貧困戶發展茶產業,改造低產茶園3000畝,名優茶年產量100噸,茶葉綜合年產值4000萬元。早在2月初時,該鎮農業站科技人員就采取發放一封信的方式,向全鎮廣大茶農們宣傳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對茶園及時進行除草、施肥管理。茶園開采以后,該站科技人員深入茶園,手把手教茶農們如何采摘和制作才能保證茶的質與量,及時糾正了茶農們在采摘和制作時存在的不正確方法。“對于近期發生的‘倒春寒’,村干部通過咱們村大喇叭及時通知我們做好應對防范。”說話間,大坑源村貧困戶吳官利的雙手在茶樹葉尖起舞,隨著巧手翻飛,一片片翠綠的嫩芽裝入竹籃中。
茶企生產提質增效。該鎮組織專班指導各茶葉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等工作,確保茶葉生產安全有序,切實維護茶葉穩產增收,力爭茶農收入不受疫情影響。“采摘青葉140元一天。”貧困戶張玉琴說,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她還沒有外出務工。了解到茶廠需要采茶工人,她便來了,“既能照顧孩子,還能掙點錢補貼家用。”“因受疫情影響,不少村民無法外出務工,附近的村民都會來茶葉基地采茶,特別是一些貧困戶已成為基地固定采茶工。”黃山杜川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方杜說,他們在3月中下旬已正式采收春茶。據悉,像張玉琴這樣的固定采茶工,每天約有20人。
茶商創新渠道增銷。該鎮通過舉辦“品味歙縣 自在鄉村”系列旅游活動,提高茶葉知名度,促進當地茶葉經紀人對接茶葉產業,吸引茶商、企業等采購。近年來,不少年輕人也回到家鄉利用抖音、直播、淘寶等現代銷售模式推介銷售家鄉的茶葉。把采摘、制作、包裝連同優美的茶園風光全部展現在客戶面前,使用線上和線下交易同步的現代物流手段,探索推廣新型銷售模式,拓寬茶葉市場銷售渠道,促進“四帶一自”,增加貧困戶收入。
茶人采制品茗增樂。近年來,該鎮強力推進以茶葉品牌化建設為主線,以茶旅一體化發展為重點,依托一流的山水風光和特有的優質茶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觀光型茶業旅游。轄區內萬畝茶園,不僅是茶產地,更是一個天然的大景區。“看到這些云海、茶園梯田、油菜花,伴隨著清脆的鳥聲,喝上一杯自己親手采摘的明前茶,感覺身心非常愉悅,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這是來自合肥王女士的點評。該鎮正在開發集采茶、制茶、辨茶、品茶、購茶及觀茶藝、學茶藝于一體的生態休閑游,豐富現代農業內涵,促進茶旅融合發展,讓岔口革命老區茶香飄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