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把盤活閑置農房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改革任務,充分利用優美的田園風光、燦爛的徽州文化、眾多的古村民居,多渠道盤活利用閑置農房。今年初,該縣頒發了首本閑置農房經營權證,整個盤活閑置農房試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根據《關于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促進富民強村的實施意見》,該縣在街口鎮前山儒醫谷項目開發取得實質性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探索實踐了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的四種新模式。分別是:“村企合作”模式。采取“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由農戶以閑置農房為股份入股村集體,統一流轉閑置農房給企業盤活利用,長陔鄉谷豐村采用此模式;“村銀合作”模式。采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金融機構合作方式,由村集體向金融機構質押閑置農房經營權獲得資本金,預收儲后,通過產權交易平臺流轉閑置農房經營權,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上豐鄉趙村采用此模式;“村組自營”模式。將閑置農房盤活與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傳統古村落保護利用結合起來,聚焦村中的古民居、古祠堂和閑置農房,村組兩級積極對上爭取資金予以修繕保護,打造成名人館、文化展示館、村史館、精品民宿等,杞梓里鎮王茂蔭文化展示館、三陽鎮葉村洪氏宗祠采用此模式;“項目開發”模式。對少數區位優勢明顯、鄉村特色優越、景色風光優美的自然村落,通過政府招商引資進行項目開發,把集體建設用地和地上房產統一征收后,轉為國有土地后掛牌出讓給項目公司,街口鎮前山村、霞坑鎮柿木 村、杞梓里鎮王婆宅村采用此模式。
積極探索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農房盤活利用模式,歙縣有效地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為創新創業,發展新業態新產業,促使集體與農戶雙增收,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