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記者在歙縣經開區見到一份《2018年度歙縣經濟開發區工業企業綜合效益評價結果的通報》。通報評出A類企業35家(其中重點扶持類16家)、B類企業39家、C類企業54家。推行工業企業綜合效益評價,這是歙縣經開區分類施策,通過政策倒逼,力推企業轉型升級的舉措。
歙縣經開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傳統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大多畝均效益不理想,遂在強化集約用地的同時尋求產業升級。2016年啟動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重點瞄準高端電子元器件板塊。園區以商招商,并佐以良策,推出根據稅收額度獎勵企業及負責人、鄉鎮包保企業用工,企業新上設備由縣工業專項資金優先補貼、企業技術骨干租賃公租房享受優惠等措施。下一步,園區將盤活低效用地,建標準化廠房,集中發展高端電子元器件,形成產業集群。
優勝劣汰是市場法則。歙縣經開區強化結果運用,對納入綜合效益評價體系的企業在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措施,對A類企業予以優先申報國家、省、市專項資金項目和獎項,優先保障用能指標,優先申報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保障信貸需求,金融機構在企業信用評級、貸款授信和利率優惠中給予優先支持,優先安排新增工業用地等鼓勵措施。
為進一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7月1日,歙縣政府印發《歙縣經濟開發區工業企業低效用地處置實施辦法》,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盤活低效工業用地,推動高質量發展。該辦法明確處置原則:依法依規。閑置低效用地認定和處置須事實清楚,程序合法,處置適當,適用法律法規準確;分類處置。以促進土地高效利用為主要目標,根據低效用地宗地特性、產生原因和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做到“一地一策”分類處置;政策推動。
通過正向推進、反向倒逼等措施,有效整合低效閑置資源,確保土地資產保值增值和土地集約再利用;盤活存量。對清理出來的工業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按節約集約用地原則科學制定處置方案,規范處置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和產出率。同時,鼓勵企業自行改造優化提升(增加技改投入、實施改建擴建、資產兼并重組)、鼓勵低效工業用地合理流轉(規范廠房出租、資產轉讓、法院拍賣、政府收儲)。辦法既定,歙縣成立專門工作組和包保推動組。7月19日,開發區集中約談初步摸排的30戶低效用地企業,涉及低效用地1500畝。該辦法出臺以來,園區80畝工業企業低效用地被盤活。
“希望各企業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查找差距,補齊短板,創新驅動,努力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