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十三五”發展定位:以五大發展行動為總抓手,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杭州都市圈”契機,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旅游+”戰略,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新歙縣
歙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始終堅持“工業強縣”發展戰略。近年來,有“投資洼地、創業樂園”之稱的歙縣,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工業發展總量和速度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目前,全縣擁有工業企業800余家,各類上市掛牌企業21家。2018年6月,歙縣經濟開發區成為黃山市首家進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培育名錄的開發區。
工業經濟質量持續提高。2018年,全縣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戶、達170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工業入庫稅收3.9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稅收超百萬元企業由2015的53戶增加到87戶。
主導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經過優化整合、轉型提升、政策引導,全縣形成了機械(汽車)電子、新型材料、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至2018年底,三大主導產業擁有規上企業133戶,占規上企業總數的78%;實現產值90.3億元,占規上企業總產值的74.2%。
企業整體實力再上臺階。通過政府引導、企業投入,創想科技、博盛紡織、長命摩擦、天香科技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竣工投產,極大提升了工業整體發展水平。截至目前,全縣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3戶,安徽省股權交易托管中心(四版)掛牌企業18戶,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名牌產品19個,蘇浙皖贛滬名牌1個。
招大引強成效明顯。通過以商引商、駐點招商、引鳳還巢等方式,先后引進鴻宇科技、徽瑞智能、華鑫北斗等重點企業。投資15億元的眾泰汽車電子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順利落地并開工建設,為黃山市迄今為止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投資10億元的軍民融合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華鑫北斗車里子、碳濟智能科技、創聯科技等9個項目集中簽約入駐歙縣軍民融合產業園。
園區平臺日益壯大。歙縣經開區成立十六年來,堅持以實施新型工業化為主線,以推進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抓手,圍繞“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建設總要求,不斷完善產業生態鏈,全力打造工業經濟發展主平臺。至2018年底,累計開發面積7.1平方公里,投產企業268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8戶;2018年實現經營收入177億元,上繳稅收6.17億元,其中工業稅收3.83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2.04億美元,利用外資5403萬美元。擁有主板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上市企業4家,專精特新板上市企業5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6家,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新型裝飾材料、裝備制造為主導產業的工業體系。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企業總產值的86.5%,園內各企業優勢互補、上下銜接,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開發區先后被省政府列入縣域重點工業園、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汽摩配件)、省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省級農民返鄉創業示范園,曾榮獲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黃山市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單位等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歙縣將全力加快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新興產業的培育。日前,歙縣經濟開發區正利用與南京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的有利時機,全力加快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新興產業的培育,充分發揮創新資源優勢,建立創投基金(基金規模達1億元),打造歙縣智能制造產業園,加速園區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產業發展、金融服務、人才引進四個方面,建設“研究院+創投基金+孵化器+產業集聚區”四位一體架構的產業基地,目標引進企業30家以上,成果轉化20個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億元以上,累計產值20億以上,稅收1億元以上,力爭建成1-2國家級研發平臺。
歙縣加快產業新城的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投資環境,明確開發區的功能定位。抓住安徽華鑫北斗大數據中心落地運營的機遇,圍繞新興產業打造產生態圈,圍繞工業物聯網及旅游康養產業,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園。力爭到2020年,園區營業收入、財政收入分別達260億元、10億元,把開發區真正建設成為歙縣新型工業化的引領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的示范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集聚區、開放型經濟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真正進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