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歙縣搶抓汛前時間節點,集中調配機械人員,扎實有序推進水利薄弱環節治理三年行動民生工程,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提升防汛減災能力,掀起了新一輪治水熱潮。
在總投資2880萬元的災后水利薄弱環節中小河流建設項目——歙縣富資水豐口至富堨段防洪治理工程現場,機械轟鳴,筆者看到工程車絡繹不絕,挖掘機振臂揮舞,有序地疏浚著河道,工人們在施工機械配合下進行階梯式箱型擋墻建設,一幅你追我趕大干快上的勞動場景。
“項目綜合治理段總長度約為6.15公里,主要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和岸坡整治等建設內容,其中護岸工程6.37公里,疏浚河道總長6.15公里。”據項目現場負責人蘇衛全介紹,由于河道防洪除澇基礎薄弱,兩岸沖刷嚴重,工程建設量大。目前整個治理段已經全線開工,每天進場施工機械十余臺,建設工人30多位,全力搶占工期。“為搶抓進度,我們分成三個班組同時施工,目前已經完成了50%的工程量,爭取在今年汛期前完成工程主體建設。”
在加快水利項目建設進度的同時,歙縣強化工程質量跟蹤督查,定期會同項目第三方檢測公司一起對已經建好的護坡進行基礎混泥土鉆孔取芯,認真檢測護坡建造質量,確保達到設計要求。“根據規劃要求,我們每500米至1000米取一組芯樣,進行抗壓實驗,芯樣強度必須達到四級強度C20及以上。”項目第三方檢測員張盈向筆者介紹。
水利興,則倉廩實、農業穩、民安居、城市美。近年來,歙縣搶抓國家開展災后水利薄弱環節治理的契機,根據中小河流治理點多面廣的現狀,加快水利項目謀劃立項、開工建設步伐。“歙縣全縣一共有5個水利薄弱環節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在1.36億元左右,項目建成后,將使項目所在地從不設防提高到10年至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據歙縣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管處技術負責人徐敢生介紹,歙縣堅持“推進一批、開工一批、掃尾一批、驗收一批”的原則,全力做好“水文章”,不僅要增強防洪除澇能力,確保度汛安全,還積極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水生態環境。·鄭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