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4月25日訊(汪鼎成)“我們社區變化真的太大了,2010年以前文體活動及服務的各項基礎設施都比較匱乏,經過這么多年的建設,可以說整個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程。社區是個大家庭,現在我們日常聊天談的是國家大事、社會福利,空閑時間是共同學習、舞蹈健身,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有著48年黨齡的徽城鎮漁梁社區居民巴阿姨自豪地介紹。
拓展文化載體,提升人文指數。社區黨組織突出黨建活動室、老年活動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城市生活e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服務站等陣地功能,融黨群活動、教育培訓、服務群眾于一體。以“創城創衛”、美麗社區建設為契機、整合現有資源,開辟了一大批面向廣大居民、便于居民參與的志愿者服務廣場等公益性文體活動場所,今年以來先后組織開展了“迎新納福送春聯” 、“學習雷鋒 情曖夕陽”“書香為伴不負韶華”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動,大大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文體活動水平,也讓居民在活動中收獲滿滿的歸屬感。
狠抓工作作風,提升黨干群關系指數。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今年3月,該社區網格員在入戶走訪時發現,由于常年的風吹日曬造成老街一處樓房多處外墻雨水管道破損老化,導致雨水從水管破裂處外流出來,雨水順著裂縫滲入居民家墻壁,影響日常生活。了解到這一情況,社區及時建立臺賬,隨即組織人員對破損管進行維修更換工作。用實際行動化民愁解民怨,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干,和居民打成一片,真正讓群眾體會到黨的溫暖,從根本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強化社區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指數。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心一意總為民。近年來,該社區堅持把為群眾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作為共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內容,不斷拓展服務職能,完善幫扶措施,除走訪慰問、為65周歲以上居民組織健康體檢、規范服務大廳服務舉止外,還結合傳統節日,先后組織開展了“粽香情濃 讓愛傳遞”、 “浪漫七夕日巧手寄真情”、 “重陽登高披云峰古街相聚喜謀面”等活動,特別是今年2月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的“擊鼓傳花猜燈謎匠心傳承慶元霄”主題活動,大家在分享擊鼓傳花快樂的同時,還品嘗了由“爭渡”志愿者們親手包的麻仁湯圓,讓居民深刻感受到社區黨組織的溫暖,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