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整村授信”,就是針對農村資金需求“小額、分散、快捷”等特點,以一個行政村為單位,提前對符合條件的轄區居民給予一定信用貸款額度的承諾。農戶無需抵押和擔保,只要本人信用良好,就能獲得授信額度,隨時拿到貸款,真正意義上讓農戶實現創業“不差錢”。
為了避免資金問題成為脫貧致富的攔路虎,歙縣積極探索“支農、便農、助農”新舉措,打造“整村授信、批量放貸”的服務新模式,切實解決農戶貸款難題,讓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不差錢”。截至3月末,歙縣累計完成35個村莊的“整村授信”建設工作,累計為1.07萬戶農戶授信9.13億元。
4月10日,雖然氣溫驟降,但三陽鎮中村村卻是一派喜氣洋洋:“整村授信”暨信用戶授牌儀式正熱鬧舉行,當地金融機構歙縣農商銀行計劃在中村村投放信貸資金4500余萬元,全力以赴滿足“鄉村振興”資金需求。
中村村坐落在皖浙干道老徽杭線附近,杭黃鐵路貫穿而過,村內不僅山核桃、茶葉等經濟林資源豐富,而且隨著高鐵的開通,鄉村游十分火爆。村內現有農家樂近30家,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這次農商銀行為我們村授信了4000多萬元信貸資金,有了這筆錢,我們不僅可以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還可以擴大農家樂規模。這樣一來,農民增收就有了更多保障。”中村村黨總支書記洪玉雄對村里的產業發展信心十足。
“非常方便,需要資金的時候,我只要在手機上操作一下,資金立馬就能到賬。”今年45歲的葉德華是中村村的一名農特產品經紀人,每年通過收購、加工山核桃、茶葉,收入就有20多萬元。這次“整村授信”,他又通過申請,獲得了信貸資金40多萬元,這樣他就有了更加充裕的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產,提升市場競爭力。“我今年準備用這40萬元,增加茶葉收購量,同時流轉土地,建一個茶園基地,進一步提高高山綠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品質。”
據介紹,自2018年9月起,歙縣啟動了“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鄉)”評定工作,同時組建農金員隊伍,對行政村實行網格化管理,開設貸款綠色通道,推出“鄉村興”系列產品,用“真金白銀”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將‘整村授信’工作覆蓋到全縣183個行政村。同時,不斷豐富信貸產品,探索推出‘勸耕貸’‘鄉村興·綠園貸’‘民宿貸’等特色產品,讓每一戶農戶都能享受到普惠金融帶來的便利,讓鄉村振興‘不差錢’。”歙縣農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