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抓住,收成不誤。這時節我們基地已經把油茶、白芨種下地,現正準備種植貝母。灌溉設施、生產道路等也都完工了。用不了幾年,這里就能荒山變寶地了。”歙縣紹濂鄉古祝村駐村第一書記吳志明對基地明天充滿信心。
去年,古祝村規劃建設扶貧產業基地,在海拔800余米的獅石公路邊流轉了40畝荒山,建設中草藥基地,擬通過興建產業基地租賃給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或種植大戶收取租金,村集體每年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藉此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考慮該基地位置偏遠,管理難度較大,能否成功出租成為基地發揮扶貧效益與否的關鍵點。為此,該村召集村民通過研究論證,嘗試通過建租對接模式,向村民公布基地建設規劃和方案,吸引新型經營主體或者種植能手參與。實施先行招租,按照承租人經營思路進行建設,從而確保所建基地能夠租得出。通過公開招租,該村村委會與本村種植戶吳中山簽訂了租賃協議,并一次性收取了三年租金。承租對接,把扶貧產業基地交給能人運管,讓村里獲得持續穩定收益。
而對村集體自主經營產業基地,村委會努力與企業建立穩定產銷合作關系,種植適銷對路產品,做好產銷對接。同時積極探索基地與農業經營主體結成伙伴關系,在基地發展林下經濟,套種高山辣椒,做實運管對接,實現扶貧基地無成本后期管護。
近年來,紹濂鄉創新思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依托本地荒山多的優勢,不斷探尋適合本地的農村改革新路,穩妥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積極興建扶貧產業基地,優化建管機制,通過建租對接,產銷對接、運營管護對接方式,將產業基地建設各項風險前移化解,確保建成的產業基地盡早發揮扶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