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綠意濃濃。走進平均海拔600多米的歙縣金川鄉長源村長春塢中心村,只見郁郁蔥蔥的山核桃林掩映著整個村莊,小徑清幽、流水潺潺、美麗寧靜,好一派鄉村田園風光。村口豎立的“黨建引領、融合發展”紅色標牌格外醒目。
“變化太大了,從來沒想過我們村也可以這么美,這么漂亮。”“山更青了,水更綠了,環境變好了”……不管是在家的村民,還是長年在外的游子,對長春塢中心村的變化都會發出由衷的感嘆。作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村之一,近年來,長春塢中心村投入資金160余萬元,整體推進污水治理、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等21個項目,打造成了以“紅色文化”為主題、鄉土環境為背景的省級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和村莊面貌得到極大改善。
美麗鄉村既要重建設,更要重管護。在美麗鄉村建設后期管護工作實踐中,歙縣金川鄉長源村建立健全管護長效機制,加強村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群眾的主體功能,讓美麗鄉村建設管護工作變為全體村民的自覺行動。
今年63歲的長源村村民潘楷春是一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他主動參與,積極出工出力。如今村莊建好了,他又向村里申請了一塊“責任田”,定期過來打掃衛生、清理垃圾。“現在政府幫我們把家鄉打扮得這么漂亮,咱們要珍惜,要積極主動地把環境保持下去,讓我們美麗的鄉村變得更好。”潘楷春打理著村里的景觀節點,笑呵呵地說。
“美麗鄉村不能只管建,如何力保美麗鄉村‘容顏不老’,讓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更持久地惠及人民,這是我們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長源村潘政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村民理事會成員,也是村里的后期管護組成員。潘政法介紹,長源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長春塢中心村支部的31名黨員和積極分子都各自認領“責任田”,并將責任劃分情況上墻公示,通過黨員活動日和臨時重點整治相結合,統籌做好美麗鄉村的后期管護。“全村分為5個片區,每個片區有四五名黨員包保,并簽訂責任承諾書,通過黨員的以身作則、示范帶動,形成‘街街有負責、人人都參與’的良好管護局面。”
與此同時,長源村長春塢中心村還通過教育宣傳和引導,開展“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評比活動,給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和后期管護,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村民或家庭設置光榮榜,讓“村里有典型、家里有榜樣”蔚然成風,很好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這個光榮榜,全村大家一起評,誰家做得好就一目了然,現在大家的熱情可高了。”村民呂根女向筆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