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3月21日訊(吳文杰)滿山遍野的油茶樹郁郁蔥蔥、潔白亮麗的茶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蜜蜂、蝴蝶在花間嬉戲……,近日,筆者來到昌溪鄉萬二村關山自然村見到的景色。
62歲的貧困戶吳宏法正在路邊的油茶地中給油茶樹施肥, “這片林子是2011年種植的,今年開的花比去年還要多還要,已到了豐產期。” 說到油茶老吳打開了話匣子,“每畝地可產油籽近1500公斤,以每公斤20元計算,每畝地可收入3000元,我家5畝地,收入15000元,僅此一項就讓我走上了脫貧路,油茶樹現已成為是我家走上致富路的‘搖錢樹’”。
據了解,油茶樹適應性強,耐貧瘠、耐干旱,種植風險小,產生的效益也高, 5-6年就能豐產,產果期長達50至80年。關山村人口150來人,從2011-2015年種植油茶600多畝,人均4畝,陸續掛了果,產量一年比一年高;有了油茶林,這個高山村落就能自己‘造血’,貧困戶吃上“綠色飯”,油茶不僅讓荒山披綠,為當地的貧困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關山村是歙縣發展種植業助力脫貧的一個縮影。近些年來,歙縣將油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通過市場引導、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兩種方式,以公司或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走出了林業增效和林農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已達9萬畝,產油茶鮮果7800噸,合產油茶籽2110噸,產茶油560噸,油茶產值達8000萬元,種植戶人均收入900元,帶動了1800戶貧困戶人均增收2300元以上,大批貧困農民因此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