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藥用完,外包裝都隨手扔,現在包裝袋和瓶子,可以拿到配送網點兌換農資,這項政策真好,更重要的是田里、山頭、河里干凈多了。”在歙縣武陽鄉武陽村村民吳香花的眼里,再也沒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了。
為減少廢棄農藥包裝物對農田生態系統的破壞,近年來,歙縣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工作,建立了以鄉鎮為責任主體、相關部門協調監督、經營單位按政府規定統一回收、集中存放運輸、有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規范化處置的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機制。此外,還對全縣農資市場實行實名制銷售管理。
“目前,全縣設有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點122個,并委托專門機構進行第三方運行和集中處置,使回收防控工作,從源頭到處置實現了多部門聯合的監管機制。”據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該縣共回收各類廢棄農藥瓶(袋)1114.3166萬個(只),回收處置率達到90%以上,回收金額達到132.33萬元。田間地頭隨意拋置現象得到根本性轉變。
對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只是該縣全面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的一項舉措。近年來,歙縣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以保護青山秀水為目標,守牢環保紅線,營造美麗的生態鄉村環境,有效推動了農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
不合理科學使用化學肥料,不僅污染農田土壤、水體、大氣,甚至會危害農產品質量。為此,歙縣堅持化肥、農藥雙減導向,持續推進控肥減藥。該縣安排專項項目資金,落實有機肥推廣、綠肥種植、水土保持、測土配方技術推廣等舉措;推廣綠色防控區域性示范及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等新技術新模式,去年實現了全縣化肥減量256噸,減幅1.85%;農藥減量216噸,減幅13.2%。
針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歙縣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資源化利用體系。兩家有機肥廠利用養殖干糞及食用菌菌渣生產有機肥,目前全年生產量達到1.1萬噸,利用各類廢棄物在5.6萬噸左右。去年,還對全縣一些規模養殖場進行了密封式集糞棚改造,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是一場持久戰。該縣持續做好化肥農藥減量、畜禽養殖治理、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同時,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課題研究,及時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切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