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符遠哲)自2022年“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開展以來,黃山市歙縣北岸鎮結合實際,充分發揮本地優勢,“三融入”多向發力推動了老年學校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紅色基因傳承融入老年學校建設。歙縣北岸鎮五渡村紅色文化資源豐厚,孕育了方璧、方志農、方文富等革命烈士。五渡村為將老年學校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努力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融入老年學校建設,使老年學校成了一所政治思想性強、理論學習氛圍濃厚、示范引領作用明顯的“紅色校園”“紅色課堂”。村老年學校學員方亞光不僅積極發揮專業特長,挖掘整理方璧烈士的事跡,將方璧故宅建成開館,打造成歙縣一處熱門的紅色教育“打卡地”。他還擔任義務擔任講解員,積極宣傳烈士事跡和“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村老年學校通過傳承紅色基因的融入,不僅挖掘保護、開發利用了本地紅色資源,而且豐富了老年學員的學習生活,助力了鄉村振興。
?
?
非遺民俗傳承融入老年學校建設。瞻淇魚燈作為歙縣春節期間獨特的文化符號,近幾年頻頻火熱出圈。為傳承非遺文化,歙縣北岸鎮以地方特色為根基,依托老年學校平臺,讓學員們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擔起非遺傳承的擔子,或參與魚燈制作,或成為舞魚燈的表演人員,實現了“學有所獲、學有所用”的文化教育意義。村老年學校將瞻淇魚燈制作列入課程教學,非常接地氣,受歡迎。今年72歲的汪觀海是縣級非遺傳承人,也是村老年學校的任課老師。在教學中,他經常從魚燈的扎制、上色,舞魚燈的舞步、鼓點的敲打等方面悉心講授,使更多的老年學員傳延了這項800年的民間技藝,領略到了瞻淇魚燈的獨特文化魅力。
?
?
體育健康運動融入老年學校建設。為更好滿足老年朋友教育、活動、娛樂、健身等需要,歙縣北岸鎮白楊村先后成立了老年協會及老年活動中心。該村充分整合教學資源,依托村老年協會、老年活動中心等有利資源,將北岸村老年學校努力打造成了一所集“文、體、教、學、樂、為”于一體的“綜合體”式老年學校。該老年學校以“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目標,經常開展乒乓球競技運動,多次在市級省級舉辦的多次老年組乒乓球比賽中連創佳績。為此,北岸鎮抓住契機,及時將體育競技、運動養生、健康教育等內容融入各村老年學校教育課程中,從而吸引了更多老年人的參與。
?
?